KM 综合征如何治疗?

卡梅综合征又称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毛细血管瘤综合征,它是一种慢性局限性血管内凝血,其临床特征是患儿有单发或多发的巨大血管瘤伴全身紫癜、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减少,FDP增多。血管瘤多为良性病变,主要见于颈部、躯干和四肢的皮下组织,也可发生于内脏和骨组织,少数为恶性病变。建议还是在正规大医院进行治疗。治疗原则主要是去瘤体减容、消除及针对低凝血状态、出血等症状的支持治疗。症状严重的话可以考虑做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术。

你所说的KM综合症,表现为巨大血管瘤合并血小板减少,是小儿血管瘤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甚至新生儿,起病急,进展迅速,有时也叫做危险性血管瘤,表现为广泛发生的出血点、淤斑、紫癜,患儿可因颅内或内脏器官出血死亡。一般在控制血小板减少和凝血紊乱的基础上,手术切除或毁损血管瘤(减积术)。当然手术能够完全切除巨大血管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迅速纠正凝血障碍、使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建议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如少量输注血小板悬液、浓缩红细胞等血液制品;应用糖皮质激素、干扰素、血管瘤硬化剂等药物;放射疗法、压迫治疗、瘤体栓塞等。

卡-梅综合征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和良好的根治方法,主要行对症治疗。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及凝血机制,如出现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减少引起出血倾向,应补充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等。现有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等方法可使病变消退及凝血参数恢复正常,具体方法如下。

1 手术治疗 包括手术去除病灶和腔内治疗。手术切除肿块主要选择病变早期(病程最好在3个月内)体积小且解剖清楚、不邻近重要脏器的肿块。对于病程长、病变范围大的病灶,采用去容积疗法,即对不能完全切除的病例,切除部分血管瘤,可以减少失血,改善凝血参数。此法术后一定要严密观察伤口出血情况,谨防并发症出现,以便及时对症治疗。腔内治疗主要是用硬化剂(如无水乙醇)和微弹簧圈等栓塞肿块滋养动脉而使病变退缩,可反复使用多次,其病例选择与手术治疗相同。

2 药物治疗 治疗卡-梅氏综合征的药物有多种,多用于病变广泛、病程长或病变与重要脏器相毗邻等不适合手术治疗的病例。多种药物联用,治疗效果好于任何一种药物单独使用。常用药物有:①皮质类固醇,为最常用的药物。少数病例大剂量口服泼尼松可使血小板恢复正常,剂量为2~4mg/(kg·d),疗程一般为6~30周。除口服外,也可静脉给药。②干扰素α-2a。有一些成功治疗的报道,通常按体表面积3.0×106U/m2·d皮下注射。除鼻出血、鼻腔鼻窦癌1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常见并发症外,痉挛性瘫痪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③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和放线菌素D。三者均为化疗药物,常用于对皮质类固醇耐药的病例。三者联用,对肿块退缩和凝血参数恢复效果明显。 3 加压治疗 病变部位在肢体者,可用气压袖带或弹力袜、绷带等加压包扎,迫使瘤体退缩,通常作为辅助治疗。

4 放射治疗 该方法早期常作为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后因治疗效果欠佳及有些病例长期治疗后出现病灶恶变(血管肉瘤),现已废弃。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

胡桃夹综合征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好发于青春期至40岁左右的男性,儿童发病分布在4~7岁,多发年龄见于13~16岁。

人体的血管像四通八达的道路一样,是有一定走向的。左肾静脉行走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这两条动脉构成40~60度的夹角,左肾静脉刚好通过此夹角。从解剖上看,右肾静脉径直注入下腔静脉,行程短而直。而左肾静脉则需穿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跨越腹主动脉前方始能注入下腔静脉,因此左肾静脉远较右肾静脉长。正常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被肠系膜、脂肪、淋巴结和腹膜等所充塞,使左肾静脉不致受到压挤。当青春期发育较快、身高迅速增长、脊柱过度伸展、体形急剧变化或肾下垂等情况下,左肾静脉在这个夹角中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会受到挤压,引起血流变化和相应的临床症状。

胡桃夹现象的主要症状是血尿和蛋白尿,其中无症状肉眼血尿更易发现。血尿的原因是左肾静脉受压致肾静脉高压,左肾静脉扩张所引流的输尿管周围静脉与生殖静脉淤血、与肾集合系统发生异常交通,或部分静脉壁变薄破裂,引起非肾小球性血尿,还会发生睾丸静脉和卵巢静脉淤血而出现肋腹痛,并于立位或行走时加重。另外男性还能发生精索静脉曲张。此外有蛋白尿,不规则月经出血,高血压等。此病的诊断标准为:一侧肾出血;尿红细胞形态为非肾小球性;尿中钙排泄量正常;膀胱镜检查为左侧输尿管口喷血或血性尿;腹部彩超或CT检查可见左肾静脉扩张等。

超声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有着明显的优势,超声检查时可清晰显示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左肾静脉的解剖情况,在不同横断面均可找到左肾静脉扩张近段的最大内径,测值准确,同时可观察并测量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变化。彩超血流速度提供更准确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此病诊断。超声检查还能除外先天性畸形、外伤、肿瘤、结石、感染性疾病及血管异常等造成的血尿。

个人觉得不是很像,胡桃夹改变主要表现为早上的尿比较干净而站立久后(尤其前倾位站立)尿检异常,出现大量红细胞尿.建议检查尿红细胞形态.必要时行肾活检明确.因为你尿中出现尿蛋白还是比较不好解释,怕合并了肾炎

肾病综合症是多种肾小球疾病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临床特点是大量蛋白尿(大于3.5g/d)、低蛋白血症(清蛋白小于30g/L)、明显水肿和高脂血症。前两项是必备的诊断条件~

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就是肾本身有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多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病、糖尿病引起~

治疗方面:消除水肿、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提高血浆蛋白、降低高脂血症,保护肾功能,避免复发。限制水和盐的摄入,避免感染和劳累,最好卧床休息。

但无法治愈,容易复发和加重~

最好正规治疗,听医生的没错~要去正规的医院~

脉管综合征?

脉管综合征是腕管综合症,是由于腕关节筋膜,韧带等等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粘连,对通过的神经血管卡压刺激所致

指导意见:

对于这个病,保守治疗主要是以小针刀,腕管内注射治疗为主,效果还是不错的,松解粘连,减压减张,缓解神经血管受压,再就是理疗,膏药,针灸,药物等等,但这些方法效果要差一些,严重的要进行手术治疗。

不叫脉管综合症,而应该是腕管综合症。 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发生手指麻木、疼痛及(或)大鱼际肌萎缩,称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syndrome),常见于中年女性及妊娠期,右侧多于左侧。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文明病,主要和以手部动作为主的职业有关。得了这种病会出现手部逐渐麻木、灼痛、腕关节肿胀、手动作不灵活、无力等症状,到了晚上,疼痛会加剧,甚至让患者从梦中痛醒。

腕管综合征

定义:由于腕管内容积减少或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在管内受压,以桡侧3~4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的一半)麻木、疼痛,夜间或清晨较明显,疼痛有时放射到肘;有时拇指外展、对掌无力,动作不灵活为主要表现而形成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

1、腕部、手掌面桡侧、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麻、痛,可放射到肘、肩部。症状夜间或清晨加重;活动及甩手后减轻

2、上述区域感觉减弱或消失。拇外展、屈曲和对掌肌力减弱。压迫腕掌侧可加重症状。

治疗原则

1、外固定:腕部休息制动;症状明显者,用石膏托或夹板固定腕部于轻度背伸位1―2周。

2、腕管封闭:用1%利多卡因2ml和强的松龙12.5mg作腕管内注射,每周一次,共3―4次。

3、服消炎止痛类药物。

4、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或有大鱼际肌萎缩者,应及早行手术治疗。切断腕横韧带,解除对正中神经的压迫。有时需同时进行正中神经松解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腕管综合征怎么导致的?

所谓腕管综合征是指人体的正中神经在进入手掌部的途径中,受到压迫所产生的症候;主要会导致食指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无力感。这种病症之所以成为一种日渐普遍的现代文明病,主要原因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急剧改变,愈来愈多的人每天长时间接触、使用电脑所致。这些上网族多数每天重复着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手腕关节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以致逐渐形成腕关节的麻痹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