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对爱尔兰人口增长的影响

自19世纪以来爱尔兰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与对马铃薯的依赖有着莫大关系。1700年爱尔兰人口大约200万左右,进入19世纪以后,爱尔兰人口增长迅速,1801年520万,1811年600万,1821年680万,1831年780万,1841年高达820万。[10](110?111)短短40年时间,爱尔兰人口几乎翻了一番,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主要归功于高产的马铃薯作物。

马铃薯改变了爱尔兰

1565年,西班牙远征军向西班牙国王菲力二世呈献一箱包括马铃薯在内的南美洲农产品,西班牙王室将马铃薯种植在塞维利亚近郊的花园里,由此开始了它在欧洲跌宕起伏的命运历程。[6]然而,西班牙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合马铃薯生长,仅在西北部山区生长较好。马铃薯作为沿海巴斯克渔民航海捕鱼时的供给,由于巴斯克人经常到爱尔兰海岸晾晒他们的捕获物,随之将马铃薯带到该地。至于马铃薯具体传入爱尔兰的时间,史料没有确切记载,至少在克伦威尔战争(1649—1652年)迫使战败而西驱到康诺特省的爱尔兰人不得不以马铃薯维生前, 该地已经有好几代人在爱尔兰西海岸种植马铃薯了。当欧洲各国包括英国人还在怀疑马铃薯,认为食用马铃薯会引起淋巴结核、斑疹伤寒以及麻风等疾病的时候,18世纪初的马铃薯在爱尔兰已经是至高无上的东西了。[7](44)根据现代营养学研究,马铃薯是亦粮亦蔬的绝好作物。它含有淀粉、蛋白质、粗纤维,还含有维生素B、C、胡萝卜素以及钙、碘、镁、钾等,所以有人认为只需靠土豆和全脂牛奶就可以维持生命和健康。[8]比较水稻和玉米作物,马铃薯是高热量食物,同等种植面积的土豆所提供的热量相当于水稻或玉米的3~4倍。[9]马铃薯可以充当极好的饲料饲养猪等牲畜,而猪在爱尔兰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猪不仅可以卖钱支付地租,还可为农田提供肥料,也因此马铃薯对爱尔兰人而言简直就是命根子。由此可以推断,自19世纪以来爱尔兰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与对马铃薯的依赖有着莫大关系。1700年爱尔兰人口大约200万左右,进入19世纪以后,爱尔兰人口增长迅速,1801年520万,1811年600万,1821年680万,1831年780万,1841年高达820万。[10](110?111)短短40年时间,爱尔兰人口几乎翻了一番,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主要归功于高产的马铃薯作物。   爱尔兰人的普遍贫困和对马铃薯的依赖是与其地理环境和英格兰数百年来的征服、掠夺分不开的。爱尔兰游离于不列颠群岛的独特地理环境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在墨西哥暖流的影响下,造就了爱尔兰温暖潮湿的气候,再加上爱尔兰多山峦、泥沼,不适合谷物等作物耕种,而马铃薯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高产的优势使之成为了爱尔兰人最主要的生活依靠。自诺曼征服以来,爱尔兰的命运与英格兰历史就交织在一起,长期残酷的征服与掠夺致使天主教徒占多数的爱尔兰人所占有的土地不断减少,绝大多数爱尔兰人因为失去土地而不得不靠租种英国地主的土地生活。

摘要:马铃薯作为现代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过去和现在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是毫无争辩的事实。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哥伦布大交换”时空下生物物种的扩散与交流对近代人类发展进程影响深远。美洲新大陆农作物马铃薯在旧大陆的引入与传播,带来生态农业革命,对欧亚大陆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意义重大。马铃薯改变世界历史的一个缩影是其在爱尔兰的传入与扎根,而马铃薯病害引发的饥荒灾难,对爱尔兰民族历史和国家命运影响最为深刻。无论是从生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层面还是基于现代粮食安全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方面,都使得我们不得不去重新思考传统上被我们所忽视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命与安全的重大影响。

中国论文网http://www.xzbu.com/4/view-3758261.htm

关键词:马铃薯;爱尔兰饥荒;环境史学;作物;生命;安全

中图分类号:K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2)06?0197?05

作为“哥伦布大交换”(Colombian Exchange)下全球互动、交流的产物,1845?1849年在爱尔兰发生的马铃薯饥荒灾难不仅促使我们去探究这一悲剧的制度根源,而且促使人们充分重视粮食作物施加于人类社会的影响,重视微生物病菌对粮食作物的侵袭而可能引发的巨大生态灾难。因为涉及马铃薯粮食作物和马铃薯霜霉病菌,所以将其纳入生态环境史视野去考察作物改变历史与世界这一论题具有了新的意义,因此选取马铃薯大饥荒灾难为研究个案,同时便具有了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价值。

美国著名环境史学家J·唐纳德·休斯(J Donald Hughes)对环境史有着独特的思考,他认为“环境史的任务是研究自古至今人类与他们所处的自然群落的关系,以便解释影响那对关系的变化过程。作为一种方法,环境史将生态分析用作理解人类历史的一种手段。”他进而认为环境史学家不仅要认识地球上生物系统和非生物系统对人类事务进程之影响的方式,而且要评价人类力量引起的变化在自然环境中的影响。而这些过程往往是同时发生的,且互为条件的。[1](73)环境史的重要意义在于展示了一种新的视野,以考察自然的、生态的因素对人类的重大作用。而作物马铃薯在爱尔兰的坎坷遭遇正是我们认知马铃薯是如何改变

了爱尔兰历史、改变世界进程的窗口。

一、马铃薯缔造传奇

美国知名环境史学家W.H.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在《马铃薯如何改变了世界》一文中,曾这样表述:“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这并非荒唐事,尽管历史学家只是最近才开始注意到马铃薯和其它美国(准确翻译应为美洲)粮食作物,尤其是马铃薯和玉米是怎样传入欧洲大陆的,同时也注意到番茄到花生以及其它六种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是如何以剧烈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史。”[2](201)

(一)“哥伦布大交换”的贡献

在“哥伦布大交换”中,新大陆对人类最有价值、影响最大的食用作物主要有:玉米、豆类、番石榴、花生、马铃薯、甘薯、树薯、美国南瓜、菠萝、番茄、辣椒、可可等。[3](97)人类学家认为,原产美洲的玉米、马铃薯、木薯、甘薯、向日葵、花生、菜豆、烟草、可可豆和棉花等10种作物已经迈入当今世界最重要的30种作物之列。[4](9)美洲作物不愧是人类潜在的能源宝藏,仅玉米、马铃薯、甘薯等高热量食物就足以让世界感恩的了。生态“大交换”的意义就在于作物物种在西方殖民扩张背景下完成了全球性的生态扩张和布局,为新一轮的全球农业革命和人口增殖提供了现实可能。然而,由于新旧世界宗教、文化等差异,马铃薯传入欧洲的遭遇是坎坷的。这正如同样来自新大陆的作物玉米成就了资本主义一样。玉米在现代化、社会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压力下也经历了痛楚、繁荣、低潮和苦苦求生,最终人类与玉米相互依赖,求生共 存。[4](译者序1)马铃薯因在欧洲各国战乱、饥荒时期成功地养活了人口,最终赢得了自己的“尊严”和地位,成为当今世界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二)马铃薯改变了欧洲与爱尔兰

1. 马铃薯改变了欧洲

马铃薯促进了欧洲人口的极大增殖。自欧洲人第一次与美洲人接触,他们就认为美洲文化是落后的,印第安人是奇怪的落后者,宗教、文化、心理的隔阂等最终导致马铃薯在欧洲主要国家未获得当局认可和民众的喜爱,仅仅是局限于菜园而没有被广泛种植。18世纪,马铃薯突破菜园之藩篱成为一种田间作物,马铃薯的种植扩大了食物供给,这样对欧洲人口增长产生了一次新的影响,马铃薯因此以一种重要方式影响了人类历史。[2](206)美国学者龙多·卡梅伦(Rondo Cameron)关于欧洲人口的统计数据显示,欧洲人口自1700年以来开始了黑死病打击后的第一次复兴后,在1800年后达到一个空前的爆炸式增长。[5](193)威廉·H·麦克尼尔曾这样总结马铃薯的历史地位: “1750—1950年主宰世界全局的趋势是工业化革命,许多欧洲国家以此实现了全世界范围内工业、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转变,但如果没有极丰富的马铃薯供应,这种转变是不可能的。”[2](208)

2. 马铃薯改变了爱尔兰

1565年,西班牙远征军向西班牙国王菲力二世呈献一箱包括马铃薯在内的南美洲农产品,西班牙王室将马铃薯种植在塞维利亚近郊的花园里,由此开始了它在欧洲跌宕起伏的命运历程。[6]然而,西班牙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合马铃薯生长,仅在西北部山区生长较好。马铃薯作为沿海巴斯克渔民航海捕鱼时的供给,由于巴斯克人经常到爱尔兰海岸晾晒他们的捕获物,随之将马铃薯带到该地。至于马铃薯具体传入爱尔兰的时间,史料没有确切记载,至少在克伦威尔战争(1649—1652年)迫使战败而西驱到康诺特省的爱尔兰人不得不以马铃薯维生前, 该地已经有好几代人在爱尔兰西海岸种植马铃薯了。[2](204?205)

当欧洲各国包括英国人还在怀疑马铃薯,认为食用马铃薯会引起淋巴结核、斑疹伤寒以及麻风等疾病的时候,18世纪初的马铃薯在爱尔兰已经是至高无上的东西了。[7](44)根据现代营养学研究,马铃薯是亦粮亦蔬的绝好作物。它含有淀粉、蛋白质、粗纤维,还含有维生素B、C、胡萝卜素以及钙、碘、镁、钾等,所以有人认为只需靠土豆和全脂牛奶就可以维持生命和健康。[8]比较水稻和玉米作物,马铃薯是高热量食物,同等种植面积的土豆所提供的热量相当于水稻或玉米的3~4倍。[9]马铃薯可以充当极好的饲料饲养猪等牲畜,而猪在爱尔兰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猪不仅可以卖钱支付地租,还可为农田提供肥料,也因此马铃薯对爱尔兰人而言简直就是命根子。由此可以推断,自19世纪以来爱尔兰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与对马铃薯的依赖有着莫大关系。1700年爱尔兰人口大约200万左右,进入19世纪以后,爱尔兰人口增长迅速,1801年520万,1811年600万,1821年680万,1831年780万,1841年高达820万。[10](110?111)短短40年时间,爱尔兰人口几乎翻了一番,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主要归功于高产的马铃薯作物。   爱尔兰人的普遍贫困和对马铃薯的依赖是与其地理环境和英格兰数百年来的征服、掠夺分不开的。爱尔兰游离于不列颠群岛的独特地理环境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在墨西哥暖流的影响下,造就了爱尔兰温暖潮湿的气候,再加上爱尔兰多山峦、泥沼,不适合谷物等作物耕种,而马铃薯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高产的优势使之成为了爱尔兰人最主要的生活依靠。自诺曼征服以来,爱尔兰的命运与英格兰历史就交织在一起,长期残酷的征服与掠夺致使天主教徒占多数的爱尔兰人所占有的土地不断减少,绝大多数爱尔兰人因为失去土地而不得不靠租种英国地主的土地生活。据统计,在克伦威尔征服之前爱尔兰人占有土地的59%,征服运动之后,天主教徒仅占土地的22%,此后拥有土地的份额不断下降,1714年仅占7%,到1751?1775年爱尔兰天主教徒只拥有5%的土地。[11](45, 52)经历了长期的被掠夺,爱尔兰一贫如洗,即使1800年的《英爱合并法》(Acts of Union 1800)也无法改变爱尔兰在工业革命中沦为英国“国内殖民地”的命运。

二、大饥荒爆发与英国社会各界的反应

1845年的爱尔兰只依赖一种作物即马铃薯。近两百余年来,在英国地主残酷的剥削和恶劣土地制度下形成的单一化种植模式在马铃薯致命病菌的侵袭下彻底崩溃。1845年夏,马铃薯霜霉病(Blight)来势汹 汹,持续地、大范围地侵袭爱尔兰,马铃薯大面积绝产,饥荒发生。马铃薯霜霉病来源于一种被称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真菌,这种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发育,靠风或水携带孢子繁殖。1845年夏天阴霾的天气加重了马铃薯疫情的传播。马铃薯疫情发生后,西部梅奥郡由于9/10的人口靠马铃薯为食,来自那里的信函称状况最为糟糕,“你可以在几乎每 个人的脸上都看到沮丧和泪水”。[11](85)

19世纪宗教信仰依旧主导着欧洲人的思想。当一些自然生态灾害发生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从宗教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而不是作出科学的解释。爱尔兰马铃薯饥荒发生后,英国舆论普遍认为,袭击爱尔兰的“灾难”是对奢侈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的警告。当时颇具影响的《泰晤士报》(Times)也加入了论战,反对马铃薯这种“最不可靠的作物和最差的食物”,在它看来,上帝的意图不容质疑,爱尔兰人应该接受另外一种不同于马铃薯的生计手段。[12](36?37)

1846年马铃薯病害几乎蔓延至爱尔兰的所有郡,同时疾病开始流行。罗伯特·皮尔(Sir Robert Peel)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1845年11月采取了三项重要措施:第一,下令从美国订购大批玉米运到爱尔兰,在政府的粮仓低价出售。第二,任命救济专员前往都柏林,联合爱尔兰地主在各地建立救济委员会,通过兴建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第三,取消所有输入英国和爱尔兰的保护性粮食进口关税,以降低面包价格。然而数百万依靠马铃薯过活的人在作物绝收 后是几乎是没有任何购买力的,即使再低价他们也 买不起玉米或面包。[11](87?88)皮尔政府的各项举措 对几百万随时遭受饥荒侵袭的爱尔兰人而言,几乎不 起作用。只有各地举办的公共工程对减缓饥荒灾难起到了一定作用,大约解决了300万人的口粮问题。然告别饥荒遥遥无期,即使10万人的济贫院也无济 于事。[11](91?103)1846年《谷物法》(Corn Laws)废除后皮尔首相辞职,约翰·罗素勋爵(Lord John Russell)组织新内阁。迫于全国各地死亡事件的大量上升,罗素政府于1847年通过《粥棚法》,取代耗费巨大而又粗劣的公共工程,免费发放食物,1847年7月中旬超过300万成人和儿童领到救济口粮。[11](104)

19世纪上半叶是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理念盛行的时期,国家不干涉理念在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已经扎根,因此面对危机,政府很难有所作为。如皮尔首相坚持认为,援助措施是短暂的,地主们将保留很大的行动自由。[12](40)1849年5月罗素勋爵在下院发表了如此演说:“在爱尔兰目前的不幸情况下,我认为议会 无力避免正在爱尔兰发生的苦难和死亡。我明确重申我认为这不在本院的权限之内…… 我认为要求本 院再拨出10万英镑缺乏依据。而假如本院以为爱尔兰没 有发生的饥荒的理由,那么这笔拨款至少是必要 的。”[11](111)

反思爱尔兰大饥荒惨剧,英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其说是马铃薯病害带来的大歉收导致的饥荒灾难,不如说是英国政府“人祸”的结果。面对饥荒,从皮尔到罗素政府都显示了英国政府极大的冷漠和对人道主义的漠视。归根结底,是几百年来英国政府施加于爱尔兰政治暴力的恶果。早在伊莉莎白女王时期,女王就这样抱怨过:尽管将大笔的钱花在“最近爱尔兰的危险纷争上……,我们决不能听任我国的臣民再受到那些邪恶的叛乱者的欺压。”两百年后 的1799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在下院的讲话仍然对爱尔兰充满宗教歧视和民族偏见:爱尔兰是邪恶附体。这种邪灵深深扎根于这个地区自身——包括今日居民的品德、举止和习惯,以及智力的缺乏(他们的无知)、宗教特点和敌意之中。这种敌意催生偏见,并让迷信扎根和泛滥。[11](2)可见,几百年来自国王、首相到普通民众,骨子里都对爱尔兰有种歧视。因此当爱尔兰饥荒发生的时候,政府内部党派的分歧、社会各阶层深深的民族偏见等,都让英国在这场饥荒面前无法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场灾难让繁荣富庶的大英帝国深深蒙羞,是英国历史和现代文明史上无法抹去的耻辱。

三、大饥荒对爱尔兰的影响和警示

爱尔兰历史上的任何重大事件,都远没有1845? 1849年大饥荒对爱尔兰的民族感情和国家历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饥荒付出了惨重的人口代价,包括死亡和对外移民。大饥荒也给各种疾病的蔓延创造了理想的条件,在人满为患的城市或工地受“饥荒热”( 斑疹伤寒和黄热病)侵袭的人有150万之多,至少25万人死于这种病。[12](57)根据英国官方的统计,1841年爱尔兰人口为8 175 125,而1851年仅为6 552 385人。若按照饥荒前的人口增长率计算, 1846年人口可能超过850万,基于因饥荒而导致的出生率下降以及对外移民因素,1846?1851年大饥荒期间人口损失超过200万,因此至少100万人死亡。[13](172)   饥荒迫使大量爱尔兰人选择了移民海外,目的地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英国本土,其中主要移民美国。19世纪的爱尔兰人口爆炸式增长带来了巨大压力,对外移民规模不断扩大。[13](156) 1846?1851年英国的对外移民保守数字在120万上下,若估算到1855年,自大饥荒开始爱尔兰移民总数不会低于200万左右。此后数十年移民不断,1846?1911年,爱尔兰对外移民总数大约为330~350万人。

大规模移民运动不仅永久性地改变了爱尔兰的人口结构,而且对移民国产生了重大影响。1911年爱尔兰人口为440万左右,而2011年爱尔兰人口普查显示为458万,因大饥荒和移民的缘故,一百年来其人口没有增长。据媒体报道,目前世界各国的爱尔兰后裔大约7 000万,2010年美国3亿人口中,爱尔兰裔美国人为5 500万,仅次于德裔美国人,而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顿等4位总统便是爱尔兰裔。[14] 大饥荒让英国和爱尔兰彻底走向决裂,以致近百年来民族积怨仍旧无法消解,最终爱尔兰民族坚决走向独立国家,如今北爱尔兰政治问题仍旧难以破解。

其次,马铃薯病害和大饥荒教训警醒了后人。环境史学家麦克尼尔认为在紧密相连的全球一体化时代,我们的生命和整个社会将会更加脆弱,一旦疾病大流行或是粮价大波动,处于全球链中的每一个国家都无法全身而退。“我们所忧虑的是未来人类的生命 是否可以经受政治的、军事的、生物的和生态的各种劫难而继续生存下去?而人类整体不被撕裂成不同的碎片?……我断定我们现在就处于这种破碎的边缘,幸运的是,智慧和那种令人尴尬的宽容或许可以使这个世界性网络免于破碎之灾。”[15](326?327)

在全球环境危机、粮食危机日益加深的今天,如何解决本国人口的贫困问题和保障本国的粮食安全既是重大经济问题又是重大政治问题。如今贫困和饥荒已经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要科学、合理地优化本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特别是粮食作物,力求改变国家对单一作物种植的依赖,尽最大可能减少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外部因素带来的巨大风险。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Engdahl W)曾这样勾勒:目前和未来正经历着一场全新的“鸦片战争”,美国的国际粮食巨头们和实力雄厚的投资银行正在疯狂投机,发起一场比石油战争、金融战争更具杀伤力的“粮食战争”,运用粮食武器获取世界霸权。[16]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这样警示: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

四、结语

马铃薯改变爱尔兰与世界历史的进程充满了曲折,人类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正如环境史学家麦克尼尔所总结的那样:“从1750~1950年间,欧洲对世界的控制和支配的影响是令人惊奇的,……占主导地位的潮流是世界人口的增长,我希望我的论述能使你确信,马铃薯的栽培是解释西方以令人惊奇的速度迅速崛起的一个必要但不是唯一因素。”[2](211)幸运的是,当今时代不乏天才的历史学家,他们正在通过生态的、环境的视角去重新解读人类历史,确立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环境史学叙述范式。麦克尼尔形象地把疾病视为一条史学家的“漏网大鱼”。在人类与疾病的不断交锋中,马尔萨斯预言不断应验,数以亿计的人口被疾病所吞噬。可以预知,未来疾病仍旧是影响和改变人类进程的基本参数和决定性因素之一。[17](175)而美国学者劳拉·李(Laura Lee)则从自然环境气候角度审视人类发展进程,作者从气候环境角度写出了引人入胜、叹为观止的另类视域的历史。[18]总之人类唯一做能做的就是高度重视大自然和生态系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在相互依存中学会编织属于未来人类自己的真正之网。

致谢:本文的写作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梅雪芹教授的热心指导,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梅雪芹. 史学史研究——对唐纳德·休斯的环境史理论的探讨[J]. 2008: (4): 70?79.

[2] 陈恒, 耿相新. 新史学——古典传统与价值创造(第一辑)[M]. 郑州: 大象出版社, 2003.

[3] [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 哥伦布的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M]. 郑明萱译.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2010.

[4] [墨]阿图洛·瓦尔曼. 玉米与资本主义—一个实现了全球霸权的植物杂种的故事[M]. 古晓静译.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5.

[5] [美]龙多·卡梅伦, 拉里尼尔. 世界经济简史——从史前时代到20世纪末[M]. 潘宁等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6] 金海民. 土豆的历史——从奇花异草到大众食物[N] . 学习时报, 2009?08?10 (09).

[7] [英]杰弗里·雷根. 愚昧改变历史[M]. 陈海宏等译.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

[8] 方智远. 亦粮亦蔬马铃薯[N]. 健康报, 2009?06?23(08).

[9] 彼得·福斯特. 中国欲借英国马铃薯种薯结束“土豆荒”[EB/OL]. http://? 2011?08?26.

[10] Chris Cook, John Steveson. The Longman Handbook of Modern British history 1714—1987[M]. New York: Longman, 1988.

[11] [英]罗伯特·基. 爱尔兰史[M]. 潘兴明译.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2010.

[12] [英]彼得·格雷. 爱尔兰大饥荒[M]. 邵明, 刘宇宁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13] Noel Kissane. The Irish Famine—A documentary history[M]. National library of Ireland: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1995.   [14] 方毓强, 丁理, 陈立勤. “爱尔兰人口迁移全世界有7000万后裔”[EB/OL]. http://www.21gwy.com/wz/2201/a/0866/470866.html, 2008?08?04.

[15] [美]约翰·R·麦克尼尔, 威廉·H·麦克尼尔. 人类之网: 鸟瞰世界历史[M]. 岳秀坤, 王晋新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16] [美]威廉·恩道尔. 粮食危机[M]. 赵刚, 刘淳等译.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17] [美]威廉·H·麦克尼尔, 瘟疫与人[M]. 余新忠, 毕会成译.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

[18] [美]劳拉·李, 天气改变了历史[M]. 杜文鹏, 蔡和兵译.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How potato’s famine disasted Ireland Nation

——A historical case of crop change

CAO Ruichen

(History Schoo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It is self—evident that the potato has been changing the world history in the past several hundred years. The diffusion and exchange of living species by the Columbian Exchange due to Geographical great discovery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human beings, the introduction and spread of the potato caused a great and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Europe from new world America, and it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Eurasia’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reproduction. The portraiture of the potato’s changing the world was the introduction and taking-root of potato in Ireland, while the potato disease and famine disaster greatly affected Ireland and Irish fate. Whether ecological effect on human beings’ behavior or the safety of grain crop on Nation, it is of great necessity to rethink ever negligible effect from nature environment on the life and safety of human kind.

Key Words: potato; Ireland famine; environmental history; crops; life; safety

[编辑:苏慧]

收稿日期:2012?03?16;修回日期:2012?06?09

作者简介:曹瑞臣(1976?),男,山东潍坊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菏泽学院社会科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世界史,英国史和环境史.

某土特产批发商在某村收购土豆20吨和玉米15吨,计划租用A、B两种型号的货车共9辆,将这批农产品全部运往

(1)设租用A型货车x辆,B型货车(9-x)辆,由题意,得

解①,得

x≥1,

解②,得

x≤3,

∴1≤x≤3.

∵x为整数,

∴x=1,2,3.

∴有3种方案;

A种货车1辆,B型货车是8辆;

A种货车2辆,B型货车是7辆;

A种货车3辆,B型货车是6辆.

(2)设总运费为W元,根据题意,得

W=300x+250(9-x),

W=50x+2250

∵k=50>0,

∴W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x最小=1时,W最小=2300.

选择第一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