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排名?

F-22“猛禽”:短期内无法撼动其霸主地位

F-22更加具有优势的是其未来发展的潜力,随着新型空空导弹和火控软硬件的不断升级,再加上机体侧面相控阵部件的加装,F-22的发展还将不断地推进。 ­ 2008年里,F-22“猛禽”战斗机的霸主地位仍无法动摇。在电子设别、机动性、武器配备方面,F-22的优势面临苏-35BM的挑战,但F-22还拥有至关重要的隐身性能优势,这一项上足以导致苏-35BM在对抗F-22的战斗中处于下风。具体来讲,F-22多数性能指标仍是绝大多数新型战斗机无法实现的。今年最新出现的苏-35BM在雷达和机动性能上可以勉强和F-22一拼,欧洲战斗机“台风”和“阵风”在更换相控阵雷达后在作战系统方面可以接近F-22的水准(但仍需数年才能实现),但这些飞机在其他性能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严重代差,尤其在F-22最值得称谓的隐身能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 F-22的隐身性能,足够将苏-27等三代战机的雷达探测距离降低到10~20千米的夸张程度,可以抵销三代机和三代半机的大半战力。由于目前多数战斗机仍不具备真正的隐身能力,因此暂时没有将这个指标列入排行榜,若增添这个指标,“猛禽”的绝对优势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此外,F-22更加具有优势的是其未来发展的潜力,随着新型空空导弹和火控软硬件的不断升级,再加上机体侧面相控阵部件的加装,F-22的发展还将不断地推进。不过,造成F-22最大的缺陷也是其高性能导致的价格高昂,接近2亿美元的单机报价令美国人自己也望而却步。在2008年里,F-22在这方面的窘境略有一些起色,日本和以色列先后声称将不计价格采购F-22,而美国军方也不断提出增购F-22的要求。不过,美国当局仍未开放F-22的出口禁令,同时美国国会对空军增购F-22的要求仍不予采纳。 ­ ­ 苏-35BM:排行第二,新出场的最强竞争者

苏-35BM有“简化版苏-35”的嫌疑,但却集中了俄罗斯所能提供的最强的设备和武器。其中最关键的两项就是雷达和发动机。 ­ 2008年2月18日,俄罗斯第一架生产型苏-35BM原型机成功完成试飞。两天之后,时任总统的普京与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就亲自观看了正在进行性能试验的苏-35BM,俄罗斯政府对这款战机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新问世的苏-35BM与已经亮相多年的苏-35初期型并不相同。最初的苏-35源自苏-27M,一种机体重新进行优化设计的苏-27升级型。虽然苏-27M/苏-35的设计更加优越,但由于资金有限,俄罗斯方面选择了基于苏-27普通型的苏-35BM,可以更多地借用苏-27的机体和零件。尽管苏-35BM有“简化版苏-35”的嫌疑,但却集中了俄罗斯所能提供的最强的设备和武器。其中最关键的两项就是雷达和发动机。苏-35BM采用了威力强大的“雪豹”有源相控阵雷达,据称可探测400公里远的飞行目标,以及200公里远的地面目标,能同时跟踪其中24个飞行目标,并引导导弹同时攻击其中8个。与此相比,F-22的相控阵雷达探测范围大概在300公里左右,而F-35的探测范围更近。苏-35BM配备两台AL-37F矢量推力发动机,俄罗斯方面认为美军的F-22的矢量推力发动机不如AL-37F先进,因此机动性上苏-35BM将更胜一筹。此外,苏-35最大航程可达5000公里左右。另有报道称,苏-35BM已经初步具备了超音速巡航能力。不过,苏-35BM采用的是早期型苏-27的机体,能否充分发挥优秀发动机的高性能仍是疑问。苏-35BM继承了苏-27系列的大型机体,多用途作战潜力很大,最大外挂武器可达8吨,能够携带14枚各型空空导弹。而F-22一般只能携带6枚AIM-120和2枚AIM-9近距离空空导弹。苏-35BM的电子系统虽然不如F-22先进,但凭借“雪豹”相控阵雷达超强的探测能力,再加上最新问世的超远程空空导弹,完全可以对F-22形成不对称的优势。目前F-22相对于苏-35BM,唯一的优势就是隐身性能,这也是苏-35BM最大的一个缺陷。苏-35BM毕竟是基于苏-27机体开发的改进型战机,隐身设计和机体结构等无法和真正的第四代战机相比。俄罗斯现在已将苏-35BM作为出口战斗机的主打产品,珠海航展上俄方展出的唯一战机模型就是苏-35BM。俄罗斯计划重点向中国、印度等国推销。苏-35BM尚未开始批量生产,能否顺利打入国际市场还要看未来几年的表现。不过,苏-27/苏-30系列长期保持了优秀的出口成绩,作为升级版的苏-35BM前景较为乐观。 “台风”排行第三:后劲不足排名逐渐不保

尽管遭到F-15和“阵风”、“鹰狮NG”的挑战,“台风”仍是西方除了F-22外最先进的战斗机。目前,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和奥地利已先后装备“台风”战斗机,而沙特阿拉伯在2008年里已确定将以8000万美元的单价将装备这款战机。去年5月,改装CAESAR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的“台风”战斗机成功首飞,这种雷达由英、德、意联合研制,采用大量T/R模块取代了机械扫描的天线和大功率的发射机,实现了对雷达波束扫描的电子控制。但目前生产型的“台风”仍采用ECR-90“捕手”脉冲多普勒雷达,在和美国战机的性能对比上相对吃亏。现役“台风”战机正式装备相控阵雷达的进度最早也要在2010年左右才能实现,而今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对英法等国已造成严重影响,未来航母的建造计划已被主动拖后,“台风”升级的计划很可能遭到波及。现役的“台风”战斗机虽然未采用矢量推力技术,但凭借优异的机体设计和先进的飞行控制计算机,再加上罗·罗EJ200发动机的强劲动力,“台风”获得了不亚于美俄最先进战机的超机动性能。 “台风”目前在各个服役国家内逐步形成战斗力,先后实现了发射ASRAAM、IRIS-T和AIM-9L等先进空空导弹的能力。目前,“台风”仍在使用美制AIM-120 AMRAAM先进中距空空导弹。英国、法国、瑞典、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6国联合研制的“流星”中距空空导弹正在紧张的试验中,很快就可以装备部队。“流星”导弹从性能上看,已经超越过目前所有空空导弹,届时将装备“台风”、“阵风”、“鹰狮”战机,成为欧洲战斗机的最强利器。不过有分析指出,“台风”战机现有的ECR-90“捕手”雷达性能有限,无法充分发挥“流星”导弹的全部优势,因此欧洲各国均期盼相控阵雷达(AESA)在“台风”上的应用,然而美好预期已被当前悲观的经济形势所拖累。今年,“台风”战机并未在出口市场上获得新的业绩。但BAE系统公司凭借去年底和沙特阿拉伯签订的出售72架协议,足以令“台风”的外销生产持续相当长时间。不过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衰退,价格昂贵的“台风”市场已经很难令市场接受。而且,经济困难也迟滞了“台风”下一阶段改进,其原有的性能优势逐步被新竞争者抵消,这款优秀战机的未来前景很不乐观。目前“台风”最大的缺点是缺少隐身性能和相控阵雷达,后者可以通过升级改进,但前者却是先天的不足,加上昂贵的价格仅次于F-22。随着性能较强的F-35、苏-35BM以及性价比很高的“鹰狮NG”的出现,“台风”战机不仅市场地位,连性能排名也将被超过。 ­ F-15K排行第四:先进攻击鹰

F-15系列以APG-63(V)3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作为改进工作的核心。其中,美国空军计划改装224架F-15E和207架F-15C。 ­ 麦道公司(现已并入波音)研制的F-15“鹰”式重型战斗机是第三代喷气战斗机的典型代表,自197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是美国夺取空中优势的主力战机。F-15虽然已经服役30多年,但最新的改进型F-15K和F-15SG的机体设计和作战系统已获全面更新,在性能上已经达到了三代半的水准,甚至在整体性能上还要优于“阵风”等最新型战机。去年年底,F-15曾经遭遇大规模停飞的风波,并且先后反复数次,几乎造成美国空防系统的空白,美国本土的防空任务不得不由F-16独自承担。不过在2008年里,停飞风波的负面影响逐步淡化,目前F-15正在积极进行改进工作,以巩固其长久以来的性能优势地位。目前,F-15系列以APG-63(V)3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作为改进工作的核心。其中,美国空军计划改装224架F-15E和207架F-15C。此外,波音公司还正在酝酿升级版的F-15E+,就是以出口型F-15SG和F-15K的机体为基础,配装接近F-22A水平的雷达和装备,以解决F-22A价格昂贵造成的战力不足。论到出口型的F-15,为新加坡制造的F-15SG和为韩国制造的F-15K比美军现役的F-15更加先进。这两款战机机身几乎全部重新设计,机体结构更加优化,挂点增加到15个之多,而且发动机推力更大。F-15K/SG均可挂载AlM-120C、AIM-9X、SLAM-ER、JDAM等几乎全部美军新型武器。最重要的是,F-15K/SG可配备APG-63(V)3有源相控阵雷达,一问世就成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最先进的战斗机。其中,F-15SG在作战系统方面比F-15K更加全面和先进,并于2008年11月首次公开亮相,但正式服役仍需两三年。因此,已在韩国空军内服役的F-15K当属目前最先进的F-15。与俄罗斯为了赚取外汇将苏-27系列战机大量推销出口不同,由于种种原因,除美国外装备F-15战机的西方盟国不多。21世纪前只有以色列(约100架)、日本(约200架)和沙特(约100架)装备,进入21世纪后,只有韩国(40架)和新加坡(12架)成为新用户。因此,F-15系列的市场评价只能算中上等。 F/A-18E/F排行第五:“超级大黄蜂”

F/A-18E/F雷达正逐步升级为AN/APG-79 AESA相控阵雷达。不仅极大提高了对目标的探测距离和探测精度,可靠性和维护性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 美国至今仍在生产并装备本国的战斗机,除了F-22在洛·马公司低速生产外似乎只有波音在制造F/A-18E/F“超级大黄蜂”。F-14已经完全退役,F-15和F-16则只用于满足出口订单。在2008年里,F/A-18E/F战斗机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其改进型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却异军突起。该机作为美国海军新一代的电子战机,用于取代EA-6G的地位。但美国空军在这个时候却由于老式电子战机的退役,新飞机却后继无人,已经考虑订购EA-18G作为其装备。这可能将是美国空军自F-4“鬼怪”战斗机后,数十年来首次借用海军型号的飞机。自F-14退役后,F/A-18E/F填补了美军航母舰载机的主力位置。机体重新进行放大设计后,F/A-18E/F型比C/D型具备了更强的战力拓展空间,航程和载弹量有了较大增加,并提高了隐身性能。不过按照第四代战斗机的标准来看,F/A-18E/F改进的步伐并不大,尤其是机动性能几乎没有多少改善,属于典型的过渡机种。相对于F-22、F-35乃至“台风”、“阵风”,“超级大黄蜂”的机动性、隐身能力、雷达设备、武器配置都没有突出优点。随着包括米格-29、苏-27在内都开始强化多用途性能,该型机一贯推崇的“多用途”优势也越来越小。但“超级大黄蜂”机体的可扩展潜力,令其拥有更强的作战灵活性,可满足不同用途的作战需要,这也算是没有特点的一种特点。EA-16G的成功,就是这种性能拓展优势的充分体现。近两年,F/A-18E/F雷达正逐步升级为AN/APG-79 AESA相控阵雷达。不仅极大提高了“超级大黄蜂”对目标的探测距离和探测精度(据称空对空探测距离可增大两倍),可靠性和维护性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另外,AESA雷达对地模式的成像技术加上精确的GPS辅助惯性导航系统,使该机的对地精确攻击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超级大黄蜂”在国际市场上也颇受关注,尽管F/A-18E/F价格并不便宜,但相对于昂贵的“猛禽”和“台风”,该机已经算是“物美价廉”。目前澳大利亚已订购了24架F/A-18E/F,在马来西亚、印度、丹麦等国新型战机选型上也频频出现这款战机的身影。不过,“超级大黄蜂”参与竞标的机会虽多,但有斩获的事情却很少,荷兰甚至已经公开拒绝选择这款战机。 法国“阵风”排行第6:

“阵风”是新一代战机中罕见的能同时装备空军和航母的战机,目前在法国空军内正逐步从早期的F1、F2型标准升级为完全多功能型的F3型标准 ­ 2008年里,“阵风”战机的动作十分积极,不仅F3型“阵风”在今年正式投产,而且在出口市场上也开始主动出击。不过,金融危机的影响使“阵风”的生产进度和升级进度都受到负面影响。 “阵风”是新一代战机中罕见的能同时装备空军和航母的战机,目前在法国空军内正逐步从早期的F1、F2型标准升级为完全多功能型的F3型标准。今年7月,法国空军已经批准了F3型投产,首架飞机计划在2009年初交付。与正在生产和装备的F2型“阵风”相比,F3型进一步增加或增强了对海攻击、侦察和核攻击能力,在执行这三种任务时,该机将分别采用欧洲导弹公司的“飞鱼”AM39 Block2 Mod2空舰导弹、泰利斯公司的新一代侦察吊舱和MBDA公司的ASMP-A防区外超音速空地导弹(可配核弹头),此外还将换装泰莱斯公司的“达摩克利兹”(Damocles)瞄准吊舱。不过,在首架F3标准型“阵风”交付时,这些武器或吊舱并不一定能按时投入使用。即使是“阵风”F3型标准,目前装备的仍是RBE2型无源相控阵雷达,该雷达虽然具有优异的低空地形跟随能力和多目标跟踪能力,但性能与有源相控阵还有一定距离。泰利斯公司已经开始对主动电扫描阵列AESA RBE2型雷达进行低速率初期生产,并预计在2010年交付,用在“阵风”战斗机上。届时,“阵风”将有望在性能上领先“台风”战机五年左右。 “阵风”改进方向除了雷达之外还有发动机。目前,“阵风”配备的发动机为M88-2型,推重比为8.5,F3型将改进为M88-3型,推重比将达到9.5。不过同样由于经济危机的缘故,包括升级雷达和换装新发动机,这些需要投入大笔资金的国防项目很可能也遭到推后。 “阵风”的机体拥有较强的潜力,空军型拥有14个外挂点,外挂能力达9吨以上,再加上先进的电子设备和强大的推力,整体作战能力大大优于西方以往的三代战机。客观讲,“阵风”确实是一款能力全面、性能比较均衡的中型战斗机,即能空中格斗,又能对地攻击,还能作为航母舰载机,甚至可以投掷核弹(F3型)。在新一代战斗机中,估计只有未服役的F-35有这种“全能”水准。在出口方面,“阵风”战机在利比亚首次打开市场后,又不断传来积极的信息,阿联酋也有意购买这款战机。此外,法国总统萨科奇在对外访问期间,不断向其他国家推销“阵风”,甚至允诺让巴西许可生产。不过,“阵风”在最大飞行速度和作战半径方面有较大劣势,这也是先后在新加坡和韩国输给F-15的主要原因 俄罗斯米格-31SM排行第7:进入新世纪的高空高速机

俄罗斯为米格-31SM研制了射程超过200千米的R-37远程空空导弹,这一点连只装备中距空空导弹F-22也无法匹敌 ­ 2008年,俄罗斯正式向米格-31颁发出口许可,从而令其有望在中东等热点区域再度展现“高空高速导弹发射飞机”的风采。此前,作为俄罗斯国内最强的远程截击机,米格-31一直未被列入出口产品的名单上。米格-31是最先装备相控阵雷达的战斗机,早在80年代就将无源相控阵技术应用到战斗机上。近年来,俄罗斯又对现有的米格-31升级为米格-31SM,改装了“屏蔽-M”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米格-31的雷达天线直径多达1100毫米(F-22A为1000毫米),其探测距离是其他战斗机无法比拟的,据称对战斗机的探测距离可达350-400千米。同时,米格-31SM装备了新型综合防御系统、新型数字式通信设备和卫星导航系统。新的大型多功能彩色显示屏代替了座舱仪表,能同时显示导航、地形图、与飞行状态控制等各种信息,使这款较陈旧的战机实现了“玻璃化座舱”。另外,俄罗斯为米格-31SM研制了射程超过200千米的R-37远程空空导弹,这一点连只装备中距空空导弹F-22也无法匹敌。另外,米格-31SM还加强了薄弱的对地攻击能力,可使用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因此,米格-31的电子设备和武器评分几乎都可以达到最高分值。但是,米格-31的机动性能却无法和新一代战机进行量化对比。该机具备少有的高空高速能力,爬升率也十分强劲,但近距空战性能就有所欠缺,可能大大不如多数三代战机。但米格-31原本就不是为近距离空战设计的,该机独特的超视距空战优势完全可以和第四代战斗机一较高低。其武器配备也是普通战机难以企及的。米格-31SM的出口型为米格-31E,随着出口许可的通过,该机有望首次出口叙利亚,这一点令美国和以色列十分关注。 美国F-16E/F“隼”排行第8

F-16的庞大产量在三代战机中是少有的:早期的A、B型,改进的C、D型以及包括E/F型在内的各种出口型 ­ 2008年里,F-16在出口市场上继续夺关斩将。今年,美国正式向巴基斯坦交付第一批F-16C/D战斗机,从而结束了这款战斗机对巴基斯坦的禁运历史。此外,美国又向摩洛哥出口24架F-16 BLOCK52。不过,F-16的负面新闻也接连不断。向以色列出售的最新型F-16I,在今年初被发现座舱内散发出致癌物甲醛,因此遭到临时停飞。 F-16的庞大产量在三代战机中是少有的:早期的A、B型,改进的C、D型以及包括E/F型在内的各种出口型,生产数量在2008年已经超过4400架的数字。F-16虽然是70年代作为低档战斗机设计的:突出机动性,忽略超视距作战能力。但随着技术的进步,F-16原来的弱项却变成了强项,并且更加突出多用途作战能力。目前,F-16的生产线主要用于满足对外出口,其中主要为Block 50/52批次和Block 60/62批次,美国空军已经停止采购新的F-16。以出口阿联酋的F-16E/F(Block 60/62)为例,发动机、航空电子设备和武器装备都有了很大改进。从外型上看,Block 60/62翼根上方翼身连接处左右各增加一个不能空中投放的“保形油箱”,最大作战半径有了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新型的Block 60/62装备了AN/APG-80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和F-35配备的AN/APG-81不相上下。从整体作战性能上看,F-16 Block 60/62已经具备了四代战斗机的部分性能,甚至在部分指标上超过了“台风”和“阵风”。作为一款低档战斗机,这种发展水平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F-16 Block 50/52以及Block 60/62虽然已经实现了不俗的出口成绩,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在利用最新技术继续发展F-16系列。F-16E/F目前配备APG-80相控阵雷达,洛·马还计划研发一种更先进的AESA雷达以装备F-16改进型。此外洛·马针对印度最新战斗机选型,专门推出了F-16IN型,该型号不仅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还装备了更先进的动力系统,宣称具备了“超音速巡航能力”,因此该型号已被称为最先进的F-16。目前,F-16依然能够接连不断地拿下大笔出口订单,再加上退役的F-16充斥二手战机市场,高端低端两面夹击,F-16几乎成为各国战斗机对外出口必须面对的“头号敌人”。 中国歼-10A“猛龙”排行第9

歼-10是介于法国“阵风”和瑞典“鹰狮”之间的中型战斗机,凭借鸭翼布局的设计,机动性和欧洲“三代半”战斗机不相上下. 200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中国神秘的歼-10战斗机首次在普通民众面前亮相,并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充分展现了出色的机动性能。歼-10诸多性能仍没能公开,但作为一款比较典型的第三代战机,通过横向对比也可进行粗略的排名。总体来讲,歼-10是介于法国“阵风”和瑞典“鹰狮”之间的中型战斗机,凭借鸭翼布局的设计,机动性和欧洲“三代半”战斗机不相上下。另外歼-10装备了中国最新研制的机载设备,量产型号装备了和三代机后期型水平相当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在与苏-27系列的多次对抗中,歼-10凭借更先进的作战系统轻松取胜。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歼-10装备了相控阵雷达,因此在电子设备上不太可能赶上国外的最新改型战机,例如F-16E/F和F-15K等。不过,歼-10的武器配置基本是公开的,新型国产中距空空导弹已经正式服役,并且性能据称已超越AIM-120C的水准。但歼-10的缺点就是机体相对较小,载弹量和挂架数量比“台风”、“阵风”少,因此武器评分只能算在中等水准。此外,歼-10的潜力由于其全新机体可以得到不少分值,但未来升级所配置的发动机仍有悬念,如果能够进一步改进动力系统或像“超级大黄蜂”一样重新设计机体,则会大大提高其机体潜力。总的来说,能进入排行榜的战斗机最差也是“三代半”水平,歼-10作为中国独立研制的产品能达到上述水平已非常值得称道。在出口市场方面,巴基斯坦已经公开承认将装备歼-10战斗机,其他国家也有传闻对歼-10感兴趣。不过,出口型歼-10的发动机和雷达等设备将采用何种配置,则是业界比较关注的内容。 瑞典JAS-39C“鹰狮”排行第10

“鹰狮 NG”今年刚刚推出,在性能方面就展现出一流的水准,这也证明了“鹰狮”系列的巨大潜力 ­ 2008年,JAS-39“鹰狮”的改进型号“鹰狮 NG”闯入公众的视线。配备相控阵雷达的“鹰狮 NG”,凭借其出色的性价比,成为当前最具威胁的“黑马”。尽管评价不错,但“鹰狮 NG”的市场表现却和“鹰狮”普通型同样太好,尽管萨伯公司提出了工业合作等优惠条件,作为最重要目标客户的挪威在今年却拒绝了“鹰狮 NG”。 JAS-39“鹰狮”是瑞典萨伯公司研制的单座轻型战斗机。该机在“三代半”战斗机里,一直被誉为具有最佳的效费比。瑞典人充分利用了“拿来主义”,发动机是美国产品,辅助发动机是英国产品,机关炮是德、法产品,火控系统是自家的。“鹰狮”可以挂载西方多数航空武器,未来还可挂载新型的FMRAAM、“流星”先进中距空空导弹。 JAS-39“鹰狮”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三批生产型的改进任务。改进后的JAS-39C/D采用了新型信号数据处理计算机和全权限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系统。目前“鹰狮”采用了埃利克森·费伦第公司的PS-05/A多功能脉冲多普勤雷达。在本国爱立信集团的强大支持下,瑞典“鹰狮”的电子设备不可小视。PS05/A多功能X频段脉冲多普勒雷达基本可以满足当前的作战需求。另一方面,CDL39通讯和数据链系统所具备的数据高速传输、共享和处理能力,使“鹰狮”在编队作战时具备了可怕的战力。今年,瑞典隆重推出了最新改进型“鹰狮NG”,该机改装了和“台风”同型的CAESAR有源相控阵雷达,并且配备了专门为其开发的新型头盔瞄准,再加上更先进的作战系统,瑞典希望该机能够抢占未来战斗机市场的更多份额。虽然号称性价比很高,但“鹰狮”的出口成绩并不太理想,并没能实现类似F-16的市场辉煌。目前仅南非空军订购了28架,泰国订购了12架,匈牙利和捷克则以租借方式各装备了14架“鹰狮”战机。目前,“鹰狮”正参与多个国家的新型战机竞标,其中包括印度、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丹麦、巴西、荷兰和瑞士等

最好的是猛禽F22空优战斗机唯一服役的四代机 集智慧与科技一身

侧卫SU30系列 多用途经典的重型战斗机优美强悍的气动布局 多国认可

战隼F16系列 最优异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 小巧精湛 实战的考验 多国认可

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战斗机 但他们不够经典和大众化 大家认为好才是真的好!

第一名:F-22“猛禽”战机F-22是世界上致命打击性能最好的战斗机,是美国空军的最重要机种,F-22“猛禽”是一款第五代战斗机,以其高机动性、传感器融合性、超音速巡航和致命攻击能力成为了世界上最顶级战机。

F-22“猛禽”(英语:F-22 Raptor)是一种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波音和通用动力等公司联合为美国空军设计的重型隐身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取得并确保战区的制空权。目前唯一现役的第五代战斗机。 它配备了AN/APG-77主动相控阵雷达、AIM-9X红外成像(IIR)空对空导弹、AIM-120C/D中程空对空导弹、二维F119-PW- 100推力矢量引擎、先进整合航电与人机界面等。在设计上具备超音速巡航(不需使用加力燃烧室)、超视距作战、高机动性、对雷达与红外线隐身等特性。据估计其作战能力为F-15的二到四倍。

第二名:俄罗斯第五代战机T-50俄罗斯第五代战机T-50为单座双发重型战机,具备隐身性能好、起降距离短、超机动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点。

其超音速巡航速度可达每小时1450千米,作战半径1100千米,战斗负荷可达6吨,内置3个武器舱,能实现飞行性能和隐身性能的良好结合。

俄罗斯第五代战机T-50为单座双发重型战机,具备隐身性能好、起降距离短、超机动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点。其超音速巡航速度可达每小时1450千米,作战半径1100千米,战斗负荷可达 6吨,内置3个武器舱,能实现飞行性能和隐身性能的良好结合。

第三名:F-35战机F-35“闪电II”是一款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设计生产的单座单发动机多用途战机,能够负担近空支援、F-35闪电II(19张)目标轰炸、防空截击等多种任务。

美国的F-35“闪电2”有“史上最昂贵战斗机”之称。美军的“通用低成本轻型战斗机”和“联合先进攻击技术”的新战机理念在洛·马-诺·格公司联合研制的X-35上初现,美军便选中它并命名为F-35联合打击战斗机(JSF)。它的研制费用达绝对空前的近3000亿美元,由于坚持“过于复杂乐观的计划” 和“过于复杂的设计”,F35遇到了麻烦进而广受诟病。

第四名:苏-30/35战机苏-35是第4.5代重型战机,具有远程,多用途,空优和打击等特性。

和苏-30有同样血统设计,有相似性能特征和零件;也可说是苏-30的一种特制版。

更助长了苏-35BM型的研发。目前苏-35只有少量的五架服役于俄罗斯空军。

苏-35/苏恺35 (北约代号:Flanker-E))是第4.5代重型战机,具有远程,多用途,空优和打击等特性。和苏-30有同样血统设计,有相似性能特征和零件;也可说是苏-30的一种特制版。更助长了苏-35BM型的研发。目前苏-35只有5架正在设计局试飞,现存4架,尚未有公开的服役纪录。

第五名:F/A-18“大黄蜂”战机F/A-18“大黄蜂”战机是一种具备最好气动性能和大攻角能力的多用途战术飞机,被誉为“美国尊严守护者”。

这架战机率先使用数字复用航空总线和多功能显示器,可使飞行员在瞬息万变的战斗环境中更加灵活的执行动作。

-美国F-18由美国麦道公司和诺斯洛普公司联合研发的舰载型战斗机,主要编入美国航母战队。F-18绰号“大黄蜂”。F-18“大黄蜂”是第一种生产型,是单座、双发航载战斗攻击机,主要用于航对防空和航载攻击机的护航,有些也用于执行空对地攻击任务。衍生型号包括F/A-18E/F、EA-18G等。

第六名:“阵风”战机“阵风”战机具备众所周知的空对空战斗能力,是一种占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

“阵风”战机由法国军机、商务机生产商达索(Dassault)飞机公司设计开发。

这款飞机支持“光谱”电子战系统,可抵御地面和空中的威胁。

这款战机还可以协助生成远距离拦截和锁定所需要的实时三维地图。

阵风战斗机(法语:Dassault Rafale)是法国达索(Dassault)飞机公司设计开发和建造的双引擎、三角翼、高灵活性多用途战斗机,预计成为法国海空军下一代的作战主力。达索使用“全角色”这个词来描述这架飞机,以显示它与其它多用途战斗机之间的区别。其它多用途战斗机有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的区分。达索还使用这个词来显示阵风可以在作战中从一个功能转换到另一个功能的能力。阵风战斗机计划用来取代七种不同的专门化的飞机。

第七名:“鹰狮”战斗机“鹰狮”战斗机具有八个可装载导弹和炸弹的挂载点,是一种轻型战机,以其鸭式三角翼设计和高机动性着称。

这架战机支持一个复杂的PS-05A型脉冲多普勒X射线雷达,可以侦测120公里外的目标。

“鹰狮”也可以通过发射空空导弹进行超视距攻击。

JAS-39“鹰狮”是瑞典萨伯公司研制的单座全天候全高度战斗/攻击/侦察机,用以在90年代取代瑞典空军的Saab-37“雷”式战斗机。

该项目的定义和发展最早始于1980年6月,1982年5月瑞典政府和正式批准由萨伯-斯堪尼亚公司、活尔伏航空发动机公司、埃利克森公司和合资工厂公司共同组成瑞典航空航天工业集团发展该项目。

-82年6月签定了5架原型机和30架生产型的研制合同,首架原型机87年4月26日出厂,88年12月9日首飞;由于飞行控制软件的问题,该机于89年2月2日坠毁,首架生产型已于93年6月8日交付。92年6月3日又签定了第2批110架的购买合同。

第八名:台风战斗机台风战斗机是欧洲战斗机公司(英、德、意和西班牙4国合作)研制的新型单(双)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机,主要用于防空和空中优势任务,兼具对地攻击能力。

1984年德、英、法、意和西班牙五团达成协议、提出“欧洲战斗机”计划(EFA),中途法国退出。事过10年,1994年3月27日,英、德、意和西班牙四国联合研制的 EF2000战斗机原型机实现了第—次试—览。试飞计划已经完成,已经交付四国空军使用。

第九名:米格-35战机米格-35是一款4++代喷气式战斗机,因其独特的光学定位系统而着称;该系统可使飞机减少对地面控制截击系统(GCI)的依赖,可帮助其独立进行多角色任务。

在飞机每个翼尖上都安装有激光发射探测器(LED),可帮助战机侦测即将到来的危险,并且可通过红外线波段抵消危险。

米格-35(Mig-35)是在米格-29M/M2和米格-29k/kub技术基础上的发展机型,在俄罗斯的分级中,被列为4.5代战斗机,目前唯一的原型机是利用原先供应米格-29M2的验证机机身经过三次改进而成。米格-35的最大起飞重量较米格-29M2增加了30%,因此被列为中等重量的战斗机,超过了原先的分类标准。目前,俄罗斯正在为该机寻找海外市场,印度和阿尔及利亚为最大的潜在客户,该机预计2009年开始量产。

第十名:歼-10战机-歼-10战机有一个更出名的名字叫“大力龙”,它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设计研发,是一种全天候多用途战斗机。歼-10的11外部挂载点至少能够携带6000千克武器,而且在进气口左舷下装备有23毫米双管机关炮。成飞设计的这款飞机用于执行空对地和空对空的双重任务。

歼-10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单发动机、轻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第三代战斗机,中国空军赋予其编号为歼-10,对外称J-10或称F-10。歼-10 是一种多用途的战斗机,能够执行空战和轰炸的任务。2004年1月,解放军空军第44师132团第一批装备歼-10。

参考:http://club.chinaiiss.com/html/20147/16/wa14e34.html

战斗机排行,这个很难,因为好多战斗机之间并没有决斗过,只能是凭着参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提出些看法

我可以把我心中的排名和理由说一下

no 1:f22

理由,现在唯一的第四代战机,领先其他飞机一代,自然要排在第一

no 2:su37

理由:俄罗斯最先进的战机,3代半战机,机动性能超群,某些地方赶超f22,电子设备及隐身性能不如f22

no 3:台风

理由:号称欧洲最先进的战机,但实际性能一般,不过在逐渐改进,相信未来应该还是有实力的

no 4:su35

理由:与su37类似的飞机,su27的改进版,电子设备及气动布局不如su37,整体实力略逊于su37

no 5:f35(jsf)

理由:f22的改进版,得益于与f22类似的隐身性能,能与f35一较高下,但如被f35发现,必死

no 6:su30(27)

理由:27早期没有对地攻击能力。su30/27与f15的能力不相上下,但有印度的决斗证明su30略胜一筹,气动性能及其优越,近战无敌(我是苏霍伊的fans)

no 7:f15

理由:一代名机,服役30多年依然老而x坚,战果无数。空优作战至今为美国空军主力

no 8: f14

理由:也是一代名机,先进程度超过同时代任何飞机,直到今天也不落后,其雷达,和所配远程空弹,今天仍然高于人民空军的水平。但命运不好,赶上了冷战结束,主要作战目标没了,不会再有苏联的tu22快速突防航母战斗群,所以只好退役,让位给不咋地,但便宜的f18了

以上除jsf都是重型战斗机,不应和轻型机一起比较

no 9:f16

与f15高低搭配,本是低成本战斗机,但没想到作用巨大,甚至胜过f15,被美国用来作为对地攻击利器。服役30多年不断改进,也是世界上出口国家最多的战斗机

no 10:阵风

法国达索的产品,不输f16

no 11:j10

应是与f16同级别的飞机,但估计电子设备不如美国产品。国人给予很大希望,甚至希望他能和f22比肩,但应正视差距,毕竟,中美差距是巨大的,不可能是一下就追上的

世界哪架飞机最大?

安-225“梦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它不仅占据体积最大的运输机的世界记录,载重量也是最大的。该机由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1985年中期开始设计,1988年12月21日原型机首次飞行,1989年5月13日首次作了背带“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飞行。至今该机只生产了1架。 安-225与“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关系密切,实际上其研制的初衷之一就是作为“暴风雪”航天飞机的运输转移平台。安-225在原载重量世界记录保持者——安-124的基础发展而来,因此很多地方和安-124相似。安-225的总重和载重能力都比124增加了50%,机身加长,客舱的基本横截面和机头舱门未变。机体较大的变化为垂直尾翼由单垂尾改成双垂尾,两个垂直尾翼安装在带上反角的水平尾翼两端,所有翼面都后掠,方向舵分为上下两段,升降舵则分为三段。另外安-225取消了后部装货斜板/舱门,一来机头舱门已足够巨大,二来运送“暴风雪”号时并不需要尾舱门。 安-225的货舱内可装16集装箱,大型航空航天器部件和其他成套设备,或天然气、石油、采矿、能源等行业的大型成套设备和部件。机背能负载超长尺寸的货物,如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及其配套的“能源”号运载火箭。这样将大型器件从生产装配厂出发,可以完整的、不需拆卸的运至使用场所,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缩短了运输周期。 安-225采用6台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设计局的D-18T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为229.5千牛,装有反推力装置。 其机组包括6名空勤人员,为正副飞行员、2名飞行工程师、领航员和通讯员。 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座椅高度可调节,且可转动,以便出入驾驶舱。2名飞行工程师面朝驾驶舱左壁而坐。领航员和通讯员在驾驶员背后面朝后壁而坐。机翼中央段后底层货舱上方为运载60-70人员的客舱。主要机载设备和安-124大致相似,带自动飞行操纵系统和活动地图显示器机头内装有前视气象雷达和下视地图/导航雷达,有惯性、罗兰和欧米加导航设备。 目前安东诺夫航空科学技术联合体已经恢复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安-225"第二架样机的生产工作,至报道之日,已完成了机身的制造。据安东诺夫公司的副总设计师安东诺夫-奥列格透露,在巴黎航展上展出了"安-225"以后,引起了各方极大的兴趣。目前,该机已经接到预定运输大型和超重货物的订单数百个。 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国家会有兴趣购买安-225,安东诺夫设计局因此大力推销安-124和安-225的租赁业务。如安-124运送EP-3、广州地铁车厢等等。而安-225推出的业务除了运输大型货物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还有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的业务。 2004年8月,安-225首次完成前往亚洲的商业空运任务。这次任务是将德国制造的台湾友达光电第一批彩色滤光片机台运送到台北国际机场。 基本技术数据 翼展88.40米 机长84.00米 机高18.20米 机翼面积 905.0平方米 货舱43.0米×6.4米×4.4米(长×宽×高) 巡航速度 800-850千米/小时 起飞场长 3500米 航程4500千米(带200000千克内部商载) 9600千克(带100000千克内部商载) 15400千米(最大油量

记得采纳啊

安托诺夫An-225“梦想式”运输机,北约代号“哥萨克”(Cossack),是一架离陆重量超过600吨的超大型军用运输机,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一架运输机飞机。由现属乌克兰所拥有、苏联时代的安托诺夫设计局开发作为苏联太空计划的设备运输用途,迄今为止仅实际制造过一架,在1988年12月21日首度试飞。 数据诸元 用途:重型运轮 全长:84.0米(275呎7吋) 主翼展全宽:88.74.米(290呎) 尾翼展全宽:32.65米(107呎1.5吋) 全高:18.20米(59呎8.5吋) 轮距:8.84米(29呎) 轴距:29.10米(95呎9.5吋) 最大离陆总重量:600吨(包含机身、燃料与筹载重量) 最大筹载重量:250吨 动力系统:6×ZMDB Progress D-18涡扇发动机 推力:6×23,400公斤(相当于6×229.5千牛顿),总计1377千牛顿 速度:850km/h(极速)或700km/h(巡航速度) 机舱:长35.97米;宽6.4米;高4.39米 最大航距:15,400公里(满燃料状态)或4,500公里(满筹载状态

安托诺夫An-225“梦想式”运输机,北约代号“哥萨克”(Cossack),是一架离陆重量超过600吨的超大型军用运输机,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一架运输机飞机。由现属乌克兰所拥有、苏联时代的安托诺夫设计局开发作为苏联太空计划的设备运输用途,迄今为止仅实际制造过一架,在1988年12月21日首度试飞。 数据诸元 用途:重型运轮 全长:84.0米(275呎7吋) 主翼展全宽:88.74.米(290呎) 尾翼展全宽:32.65米(107呎1.5吋) 全高:18.20米(59呎8.5吋) 轮距:8.84米(29呎) 轴距:29.10米(95呎9.5吋) 最大离陆总重量:600吨(包含机身、燃料与筹载重量) 最大筹载重量:250吨 动力系统:6×ZMDB Progress D-18涡扇发动机 推力:6×23,400公斤(相当于6×229.5千牛顿),总计1377千牛顿 速度:850km/h(极速)或700km/h(巡航速度) 机舱:长35.97米;宽6.4米;高4.39米 最大航距:15,400公里(满燃料状态)或4,500公里(满筹载状态

世界经典飞机

第一架飞机:莱特飞行器(通常被称为飞行器I)是由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第一台有动力飞行器,机上的推进器是由他们雇员查理·泰勒(Charlie Taylor)从无到有自己做出来的。他是公认的第一台有人驾驶的动力飞行器。

这架1903年生产的飞行器和现代飞机有很大不同,飞行员是头朝前的趴在下机翼上操纵飞机的,飞机的方向控制是移动连接到臀部的摇架来达到,飞行员靠着左移宜动摇架来牵动缆线使机翼扭曲而达到改变飞行方向的目的。

经过第一天四次短暂的低空飞行之后,飞机因为风的关系而受损,此后也没有再度升空过。

第一架超音速飞机:贝尔X-1,原编号XS-1,是第一款有人驾驶的超音速飞机,由NACA和美国陆军航空队共同研制。它是所谓“X”系列试验机中的第一架。“X”系列试验机是美国用于测试尖端技术的试验机计划,对外高度保密。

1946年3月16日,美国陆军航空队试飞大队和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现为NASA)与贝尔公司签订了建造三架XS-1(“XS”为“超音速试验机”的缩写)的合同,NACA和美国陆军航空队将会使用这些飞机获得有关高亚音速飞行的数据。XS-1是第一款专门为研究而建造的高速飞机,从来没有大规模生产。

1946年1月25日,在佛罗里达州的Pinecastle空军基地的一次滑翔中,贝尔公司的首席试飞员Jack Woolams成为了第一名XS-1的飞行员。1946年3月前Woolams又完成了9次滑翔,在此之后,XS-1被送回贝尔公司进行改进,改进后它将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有动力飞行。1946年8月30日Woolams牺牲后,Chalmlers “Slick” Goodlin成为了贝尔公司X-1-1的首席试飞员。在1946年9月至1947年6月这段时间里,他驾驶两架X-1进行了26次成功的有动力飞行。美国陆军航空队对贝尔公司缓慢的进展很不满,于是由贝尔公司来试飞编号46-062的X-1的合同被取消。在几个月的谈判后,最终决定由美国陆军航空队试飞大队在1947年6月24日进行试飞。X-1-2(编号46-063)被NACA接管,为以后的生产型高性能飞机提供数据。[1][2][3]

1947年10月14日(即美国空军成为一个独立部门一个月之后),整个项目在第一次载人超音速飞行后结束了。这次飞行由美国空军上校查克·叶格 驾驶编号46-062完成,他给这架飞机起了个绰号叫“迷人葛兰妮号”(他妻子的名字)。这架火箭飞机挂在一架改进后的B-29机腹下升空,在空中启动火箭发动机,然后滑翔到地面。XS-1的第50次飞行是X-1的第一次超音速飞行,最高速度1.06马赫。但是,查克·叶格和其他许多人认为第49次飞行(也由叶格驾驶)才是,仪器记录的最高速度是0.997马赫,在事实上可能已经突破音障,因为当时的仪器不太精确,也没有音爆的记录。

作为X-1首次超音速飞行的的结果,国际航空联合会决定将1948年的科利尔奖颁给X-1计划中的3名主要参加人员。在白宫接受杜鲁门总统颁奖的是Larry Bell, 查克·叶格和John Stack。许多年后,叶格透露他的父亲,一个坚定的共和党员,拒绝与民主党的杜鲁门总统握手。

协和式飞机:这款飞机的设计主导者是Mr. Lucien Servanty,由于制造成本以及各国对超音速民航机订定更严苛的噪音规范法令,因此这款飞机最终只建造了18架。它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04马赫(约每小时2300公里),巡航高度18,000米。协和飞机于1969年研制成功,并于1976年1月21日投入商业飞行。英国航空公司和法国航空公司使用协和运营跨越大西洋的航线。而新加坡航空亦曾于80年代初期使用过这款飞机,但由于运作成本过高而放弃。

飞机机翼设计呈三角形,三角翼的特点为失速临界点高,飞行速度可以更快,且能有效降低超高速抖动时的问题。协和四具劳斯莱斯奥林帕斯593型引擎(Rolls-Royce Olympus 593)更配备了一般在战斗机上才看得到的后燃器(Afterburner)。这架飞机还有个令人津津乐道的特点就是它会「变形」:其一是因为在2马赫的飞行速度时,空气摩擦使其机体产生高热,因热胀冷缩效应,协和号在飞行时最长会「变长」约24公分;其二是它的可变式机鼻,在飞行时直直挺挺的如一根针以利高速切开空气,但是在起降时,机鼻可以往下调5至12度以利飞行员的视野。

自1969年首航至2000年7月25日的30多年中从未发生任何事故,使协和获得了全球最安全的客机的名声。协和票价高昂,一张伦敦至纽约的来回票要价逾9,000美元,亲自搭乘协和班机往返欧美大陆成为许许多多人自幼以来的梦想。飞机从欧洲到纽约的航程只需要不到3.5小时,且因为伦敦、纽约时差4小时,所以搭乘协和的旅客最喜欢说:「我还没出发就已经到了。」

事故

2000年7月25日,一架法国航空公司编号AF4590的协和飞机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进行起飞时辗过了跑道上另一架美国大陆航空的DC-10脱落的小铁条,造成爆胎,而轮胎破片以超过音速的高速击中机翼其中的油箱,之后引发失火,导致飞机于起飞数分钟后即爆炸坠毁于机场附近的旅馆。这是协和号服役期间唯一的一次的失事,这场悲剧造成了113人丧命。

退役

此次失事促使飞机制造商重新检讨机体设计,并修补了诸多缺失。甚至利用制造防弹衣常用的凯芙拉(Kevlar)纤维来保护油箱,以避免油箱遭到高速异物刺穿。尽管如此,由于整个失事过程都被民众用家用录影器材拍摄下来,造成社会大众心理上的严重震撼,即使协和飞机以往的声望有多高,这唯一一次的失事仍然让它从此一蹶不振。虽然协和飞机在2001年11月重新启航,但载客量一直严重不足,令航空公司亏损严重,加上机龄渐高,最终逼使协和飞机在2003年退役。

到2003年4月,尚有12架进行商业飞行。2003年10月24日,协和飞机在执行最后一次航班后,全数退役。

第一架宽体民航客机:波音747,又称为「珍宝客机」(Jumbo Jet)或「空中巨无霸」,是世界上最易识别的飞机之一,亦是全世界首款生产出的宽体民航机,由美国波音民用飞机集团制造。波音747雏型的大小,是1960年代被广泛使用的波音707的两倍 ,飞机翼展比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还要长。自1970年投入服务后,到A380投入服务之前,波音747保持全世界载客量最高飞机的纪录长达37年。

波音747是一款双层四发动机飞机,能够用来载客、货或其它用途,它的上层甲板设计,使波音747货机型号能够在机首装设一个货舱门,而客机型号的波音则可以增加额外座位,三级座舱设计的载客量达416人,而双级舱设计的载客量则高达524人。波音747-400是747系列中最近投入服务的型号,其飞行速度与其它同类型飞机差不多,时速度0.85马赫(567英里或913公里),航程达7,260海里(8,350英里或13,450公里)。

当超音速客机的问世及持续发展,部份业界人士估计波音747将会慢慢退役,但到了1993年,波音747订单超过1000架使他们的期望落空了 。直到2008年4月,波音747共生产了1,402架,另外有122架订单;波音747最新型号是747-8,预计会在2009年投入服务。

最大的运输机:安托诺夫安-225「梦想式」运输机(乌克兰文:Антонов Ан-225 "Мрия",Antonov 安-225 "Mriya"),北约代号「哥萨克」(Cossack),是一架离陆重量超过600吨的超大型军用运输机,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运输机与飞机。由现属乌克兰所拥有、苏联时代的安托诺夫设计局开发作为苏联太空计划的设备运输用途,迄今为止仅实际制造过两架,在1988年12月21日首度试飞。

安-225是苏联在1985年春季时,因应当时苏联的暴风雪号(Бура́н / Buran)航天飞机与其他火箭设备之运输需求而开始设计。由于开发时间非常短,安-225的大部分概念都是来自苏联另外一架大型运输机安-124,以后者为基础,延长其机身,为了背负暴风雪号避开在飞行过程中航天飞机后方所产生的乱流,因此安-124原本的单垂直尾翼设计被两个位于水平尾翼末端的对称式垂直尾翼给取代,变成一个由正前方看去是「H」字形的机尾 。除此之外,为了提供足够的推力,安-124原本所搭载的四具ZMDB Progress D-18高旁通比涡扇发动机(High Bypass Turbofan)也被增加到六具之多,而全机结构也根据尺码与重量的增加而进行适当的强化 。

安-225的一号原型机是在1988年11月30日完工出厂,并于12月21日在基辅进行第一次试飞,1989年5月12日时它首次完成暴风雪号的背负飞行 。但很可惜的是,由于当时苏联的经济已经恶化到不足以支持昂贵的太空计划,因此暴风雪计划在实际发射成功一次之后就被迫中止,而专门为了太空计划而设计建造的安-225自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连正在建造中的二号机也在半途叫停,使得只真正背负暴风雪号飞行了一次的一号机,成为硕果仅存的一架安-225实机。苏联解体后安-225由安托诺夫所在的乌克兰接管,但由于该国的经济状况不佳无力操作安-225,因此一号机从1994年5月以后就被存放在工厂的一角,机上许多主要零件也被拆下作为安-124与安-70的备用零件,实际上等于是已经处于不能飞行的报废状态。1998年安托诺夫尝试继续建造施工一半的二号原型机,1999年起该公司展开一个新的计划,将旗下拥有的安-124机队开放出租给西方国家作为超大型货物的运输用途,由于世界上唯一一架能与安-124能匹敌的运输机、美国空军的C-5「银河式」运输机是纯军事用途的飞机,因此安-124成为世界上唯一可民间租用的超大型货运用机,使得这包机性质的经营方式大大成功。

因为安-124民用化的成功而恢复信心,安托诺夫于是将目光又转回曾经一度中断的安-225身上,在经过1年左右的改装与机身强化之后,安-225换上最先进的西方航电设备,于2001年上半年起开始重新飞翔于天空中,并曾在当年6月在法国的巴黎航空展中再次亮相,目前偶尔会负担跨大西洋航线的货运飞行任务。目前安托诺夫正在积极进行二号原型机的建造,并且检讨进一步大量生产作为超大型民用运输机的可行性,而原本23,400公斤推力等级的俄制引擎,也可能会换成西方民航界使用、推力更大的劳斯莱斯Trent 892型(41,414公斤推力)或普惠(Pratt & Whitney)PW4098型(44,453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

米格-25“狐蝠”(MiG-25 Foxbat)是苏联在1960年代研制部署的一种高空高速战斗机,由米高扬设计局负责开发生产,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米格-25在冷战时期曾出口过叙利亚、伊拉克、印度等国家,至今仍活跃在这些国家的空军。

米格-25的研制主要是为了对付美国当时正在研发的XB-70轰炸机与A-12/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这两种美制军机的最高速度都超过3马赫,普通的截击机根本无法追上更遑论跟踪监视拦截,只有米格-25可以轻松的尾随在SR-71的后面随时监视其航向,并在其有不轨举动时提出警告。

米格-25在装备苏军初期由于其极高的性能参数,一直为西方世界所关注,西方甚至以此推测苏联的军用航空制造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直到1976年9月6日苏军飞行员别连科中尉[2]驾驶米格-25飞机叛逃日本,西方世界才真正揭开了该飞机神秘的面纱。美日的技术专家把米格-25完全拆解后运到东京以北100多公里的百里空军基地,经过彻底的检查,该机70%的部件是不锈钢,虽然极限速度很高,但是技术性能并没有想像中那么惊人,从整体性能上说仅仅相当于美国的F-4鬼怪式战斗机,和美国当时正在研制的F-15“鹰”和F-16“战隼”战斗机更是相距甚远。甚至由于操作时的回转半径惊人,因此而有「直线飞机」之讥,但是整体来说,作为高空高速拦截机之用,米格-25是成功的达到设计需求。

但是不管怎么说,苏联工程师能用相对落后的技术生产出某方面性能突出的战机,某些设计理念至今仍为世人推崇。米格25在其服役期间击落过各类战机,甚至有消息说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米格25曾击落过美国海军的F/A-18大黄蜂战斗机。

洛克希德SR-71黑鸟式侦察机(SR-71 Blackbird)是美国空军先进的长程战略侦察机,以洛克希德A-12牛车式为基础,同系列的另一款机型是YF-12拦截机。由传奇般的凯利·强生(Clarence "Kelly" Johnson)所领导的臭鼬鼠工厂(Skunk Works),同样也设计了U-2侦察机,在SR-71上使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不但是第一架拥有隐形功能的飞机,更能以三马赫的高速躲避敌机与防空飞弹。没有任何一架SR-71被击落过。

由于先进的设计、性能、与其高度机密性,吸引了不少狂热者的喜好,某些阴谋论者认为它真正的能力并没有显现出来。大多数航空迷依结构与空气动力的承受度,推测它最大可以飞到3.3马赫以上,不会超过3.44马赫。特别是他们引证压缩器最大进气温度是427°C(800.6°F),这已经超过3.3马赫,而3.44马赫则是引擎会产生「未启动」的速度。部份推测认为这可以靠压缩器设计和安装减缓。

要注意的是J58在非机密的测试中从未测出超过3.6马赫以上的测试台数值。纵观SR-71的历史,先进与机密的本质,加上没有正适航的SR-71,除非实际飞行中曾经达到,否则真正的设计限度可能永远无法得知,这些条件无疑地使SR-71始终被谣言与谬误环绕着。

SR-71是第一个以匿踪外形和材料设计的作战飞机,最明显的低RCS特征就是内倾的垂直安定面,它的大小看起来像是个会飞的谷仓,但雷达讯号只相当于一扇门。但是它仍然易于侦测,因为高温排气让它有了独有的雷达讯号,相较之下,F-117的RCS不过是个小珠子。

F-16:F-16战隼(F-16 Fighting Falcon)是美国制造的现代化多功能喷射战斗机。原先设计为一款轻型战斗机,辅助美国空军主流派心目中的主力战机F-15,形成高低配置,后来演化为成功的多功能飞机。F-16是由通用动力公司所发展。于1993年通用动力公司将他的飞机制造事业出售给洛克希德公司,现在为洛克希德马丁。F-16战隼的优异的性能是他在外销市场成功的原因,现在于24个国家服役中。它是现役西方战斗机当中产量最大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机种,已经制造超过4000架。尽管美国空军的订单已经生产完毕,但是仍然继续为外销而生产。

战隼的原始设计针对越战的经验并且强调视距内的缠斗能力,许多设计像是第一次集中在这架飞机上,包括:侧置操纵杆、倾斜座椅以及线传飞控系统。也是美国第一种有能力进行9g(88 m/s²)过载机动的战斗机。F-16的官方名称是「战隼」,但飞行员以星际大争霸战机之名为其取了绰号「毒蛇」(Vi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