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租界从什么时候开始

上海租界具体来说就是一群外国人跑到中国上海,请求中国政府租一块地给他们用于住宿、娱乐等活动。所以说从晚清鸦片战争开放通商口岸之后租界就在上海出现了,并越来越完善。

如果想了解的更为详细,可以看一下李永东教授的《租界与30年代文学》这部著作。

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签订后,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于1843年到达上海,1845年与上海道台宫慕久商定《土地章程》,规定黄浦江以东、洋泾浜以北、李家厂以南为英商居留地,在近代中国设立了第一块租界。

奖门人这个节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初生期

关键词:融会贯通

(199512月20日~1996年7月17日《超级无敌奖门人》——1997年5月28日~1997年11月5日《超级无敌奖门人再战江湖》)

平均收视:1996年31点(171万观众);1997年30点(175万观众)

奖门秘笈:马拉松、坝啖食、乒乓球

背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产生了大量电视游戏类节目,如《搞笑三人组》、《55号节目》、《八点大集合》等,均以艺人和主持人玩游戏,搞怪取乐观众获得不菲收视,并且被学生族竞相仿效,七八十年代,《搞笑正在播出》、《何不笑一笑》、《超级变变变》等大型游戏节目更具规模,游戏益智,表演夸张,奖金不菲。而 90年代开始在台湾流行的《周日八点党》、《超级星期天》、《剪刀石头布》、《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也是《奖门人》剧组的研究对象之一。

监制何丽全:当时曾志伟还在亚视,做了一连串趣剧式节目,比如《开心主流派》,我们看到好,立刻把他挖了过来,构思新节目给他做。一开始我们也做了一两辑类似的节目,但整体感觉差不多,超越不了之前的节目。我们参考了日本和台湾的节目,“奖门人”应运而生。奖门人的构思就是把所有可参考的东西融会贯通,搞有香港特色的大型游戏节目。主持人的造型比较“正常”,曾志伟、林晓峰及陈小春都穿自己的普通衣服。

早熟期

关键词:出位、疯狂

(1998年10月11日~1999年4月25日《天下无敌奖门人》)

平均收视:33点(199万观众)

奖门秘笈:啜乒乓球、喷奶、量舌头

背景:这个时候,日本开始流行《kinki整人大作战》,台湾的综艺节目以“苦肉计”为乐,把一班艺人整得七荤八素,从《天下无敌奖门人》开始,许多东西都有了颠覆性的变化。

何丽全:游戏仍是原来模式,但内容开始新奇古怪。三位主持人每集都以不同的出位装扮,夸张的肢体动作,制造出别样的娱乐效果。当时产生了《奖门人》史上“最易接吻的游戏”——啜乒乓球,“最有争议的游戏”——喷奶和“最恶心的游戏”——量舌头。

我们在主持人的发型、化妆、造型上全都用尽了心机,这是第一个重要的变化;另外,观众习惯了我们的游戏以后,嘉宾开始有了很多身体上的接触,游戏设计得更疯狂。奖门人变得不乖、不听话,节目又辣又呛。

过劳期

关键词:临危受命

(1999年8月30日~1999年10月4日《惊天动地奖门人》)

平均收视:23点(144万观众)

奖门秘笈:加入美少女主持、一周五集连播、以论吨计的单项奖

背景:1999 年,亚视抢先购入《还珠格格》在港首播,到7月中旬,收视已达到24点,不仅刷新该台30多年来的收视纪录,也同时打破无线黄金时段惯性收视的领导地位。无线几番变阵均未成功,黄金时段收视全线告失。万般无奈之下,无线背水一战,重新包装推出具有极高惯性收视的《奖门人》游戏,以过千万的奖金,以论吨计的单项奖励,调用各路明星,外加性感美人主持,周一到周五密集式播出。

何丽全:曾志伟曾扬言那次是一场“圣战”,如果本地制作输了,他会立刻拿包袱走人。由于《奖门人》停播了近半年,一下子临危受命,在创意欠奉的情况下,只好在包装上搞点新意思,主持阵容除曾志伟和老拍档钱嘉乐、林晓锋,加上了好玩聪明的兰茜及欧情怡、八位美少女及应届落选的港姐,还有不少性感演出的蔡慧敏及新人冯晓晴,新人李灿森担当嘉宾主持,财势也极其庞大。

《奖门人》的加入,令无线与亚视的收视大战进入相持阶段,奖门人最后完成两个月超负荷的抗战任务,功成身退。

泛滥期

关键词:“快要烂了”

(2000年10月29日~2001年3月17日《宇宙无敌奖门人》)

平均收视:27点(172万观众)

奖门秘笈:夹面包、估歌仔、排排坐、大电视、扮哂野

背景:奖门人越来越成熟,在增加了收视率的同时也让“奖门人形式”越来越泛滥,无线音乐节目《劲歌金曲》仿效“奖门人”制造了众多噱头环节,如八卦的“乐坛大逼供”,令艺人饱受其苦,谢霆锋还出言攻击无线这类游戏节目没意思。亚视2001年5月购入英国益智类游戏节目《百万富翁》,让风行一时的以整蛊明星为乐的游戏节目转瞬间变得老土,观众也对智力测验游戏重新青睐起来。

何丽全:节目办到中期,我们设计游戏时希望观众不但能在家里玩,还可以在一些朋友聚会、喜庆筵席、大型宴会上玩,像夹面包、估歌仔等,都是大家能在宴会上玩到的游戏。但“成熟”的另一种意味就是 “快要烂了”,无线有意以5年为界,让奖门人暂别荧屏,所以在2001年3月17日,奖门人以百集庆典慈善捐款的形式宣告“收山”。

鸡肋期

关键词:心生倦意

(2002年8月10日~2002年12月7日《吾系奖门人》)

平均收视:29点(185万观众)

奖门秘笈:落大闸、开口中、幽灵相、脸贴脸、讲笑话

背景:《百万富翁》成为新都市神话,后来又接连出现了DoDo的《一笔Out销》、郑丹瑞的《智在必得》、黄子华的《一触即发》……一时间,不搞笑、不花哨兼要动脑筋的游戏挤满荧屏。

何丽全:益智类游戏玩法吃力,始终不合香港人口味,我们决定复办《奖门人》,但“奖门人”自己早已心生倦意。《吾系奖门人》是一个低潮期,完全不能突破,但同时,由于受到益智类游戏影响,奖门人也开始运用一些大型道具,带出科技化的感觉。

巅峰期

关键词:十全十美

(2004年9月26日~2005年7月10日《继续无敌奖门人》)

平均收视:33点(216万观众)

奖门秘笈:大长碌、吹蜡烛、芝士条、蛊惑Pat、石春路、私人醒

背景:曾志伟抱怨一年多没有一档欢乐性的节目,许冠杰的“继续微笑演唱会”带给香港人久违的快乐和感慨,受到阿Sam的启发,奖门人提出“继续无敌”这个口号。

何丽全:在04年7月做未来一年计划时,我们忽然想到奖门人刚好走到第十个年头了,不如用“十周年”来包装,将所有过往玩过的游戏、新构思的游戏包装成一个十年大庆典,将节目所有的环节制作都推到极致,这不就是突破吗?志伟也觉得中国人喜欢十全十美,所以他宣布自己重出江湖再做奖门人。

节目制作组和创作组一共六七人,再加上曾志伟,十年来一直都是这个班底,我们不怕被人说抄旧桥,但我们一定会尽心将它包装成新的事物,每八集左右我就会要求创作组有一两个新的游戏加入,这次三十多辑已经穿插了很多个不同的游戏,像走石春路、饮汽水已经陈旧了,我们就推出吹蜡烛,现在又有了大长碌。

节目最高收视是在今年初创下的,37点,超过九成占有率。我们希望在最高峰的时候停下来,不想到收视率下跌才停,所以才举办终极奖门人十年大典。

回归期

关键词:“重出江湖”

(2008年3月31日~《铁甲无敌奖门人》)

平均收视:34点(227万观众)

奖门秘笈:大窟窿、踩住上、独木桥、马拉松、弹忌廉、啤啤夫

背景:继2005年7月10日以“终极无敌奖门人十年大典”宣布告别舞台事隔近三年,“奖门人”卷土重来,最新一辑《铁甲无敌奖门人》于3月31日晚在无线翡翠台播出。在新一辑节目中,除了新设置的游戏环节之外,主持人也出现了变化:“奖门人”曾志伟、“长老”钱嘉乐留任,阮兆祥、王祖蓝则顶替林晓峰成为“新长老”。为什么起名叫“铁甲无敌”?曾志伟解释说,“铁甲”一是指无人能敌,二是有点变形金刚的味道,也是为了配合这次加入的大型机动游戏“大窟窿”。我们从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吸取了热门游戏节目的不同元素。

谥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啊?

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现在得到广泛认同。

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比如汉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

夏商时代的王没有谥号,往往直呼其名,他们的称呼多数用干支,例如太甲、孔甲、盘庚、帝辛,这究竟是排行还是出生年份,现在也众说纷纭,我们还是不要去管他。谥号是周朝开始有的,但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昭王穆王开始才是谥号。

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象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但我这里是专讲皇帝天子的。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想传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汉代开始又实行了。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做皇帝的时候没有这个叫法,三国的文艺片里在他做皇帝的时候就把他叫做献帝,那是胡说八道,难道献帝未卜先知,早就知道他会把皇位献出来?

按照周礼,天子七庙,也就是天子也只敬七代祖先,但有庙号就一代一代都保留着,没有庙号的,到了一定时间就“亲尽宜毁”,不再保留他的庙,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在别的庙里。庙号就是祖啊宗啊的称呼,一般祖的档次比宗更高些。起初,有庙号的皇帝不多,例如两汉,刘邦是高祖,刘彻是世宗,刘询是中宗,刘秀是世祖等,不是每一个皇帝身后都有庙号。这个祖,和欧洲尊某皇帝为大帝一样,一定要有特殊的功绩才行,一般往往都是开国或者是有保全社稷大功,号称中兴的皇帝。但也有滥封的,曹魏时,曹操是太祖武皇帝,曹丕是世祖文皇帝,曹睿活着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自称烈祖明皇帝,很被后世嘲笑。

一般庙号叫高祖或太祖都是开国皇帝,如汉太祖刘邦(刘邦庙号是太祖,习惯称高祖)、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叫世祖的往往是完成统一的,如世祖忽必烈、清世祖福临,刘秀也是靠自己重新建立一个王朝的,所以也是世祖,另外玄烨被叫做圣祖,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年号也不是一开始都有的,汉朝初期就没有,后来才开始出现,而且皇帝一般都喜欢换年号,好事坏事都要换,有的几年换一次,偶有的一年要换几次,一般朴素务实的皇帝年号换得少,爱标新立异的年号换得多,比如唐太宗一直用贞观,玄宗也不大换,而武则天就特别喜欢改年号,一般年号是两个字的,她还用过四个字的。而南梁武帝萧衍亦使用过三字的年号。

本来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所以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从唐开始就谁都有庙号了,所以人们习惯称庙号。明清两代的皇帝一般一个年号用一辈子(一世一元),所以人们习惯称他的年号,这里面只有明英宗用过两个年号(正统,天顺),因为他被瓦剌俘虏去,代宗即位,他被放回来后成了太上皇,在代宗病重时他发动政变(夺门之变)重新做了皇帝,所以有两个年号。另外同治原来的年号叫琪祥,是肃顺他们拟的,不久慈禧发动政变,杀了肃顺,年号改作同治,原来的年号没叫开,人们都习惯地称同治帝。

有时候,不做皇帝的,死后给尊为皇帝,如曹操、司马懿父子,还有一个是多尔衮,他手握大权,死后被福临尊为成宗义皇帝,但那是权宜之计,不大一个月,福临囚禁了多尔衮的兄弟阿济格等人,然后宣布多尔衮有篡逆之心抄了他的家,成宗义皇帝的称呼自然也没了。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指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如,楚怀王的“怀”表示“慈仁短折”。前者称为上谥、美谥;中者称为下谥,恶谥;后者称为中谥。一九二六年六月,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身亡,溥仪“诏”谥“忠悫”,墓碑上刻着“王忠悫公”。悫:诚实。陈寅恪在其碑文中说:“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恐思想不自由,是王国维寻死的主要原因。这是中国谥号制度的终点。

恶谥是后来才有的——人们渐渐觉察到,有些帝王大臣不是好人,有一些还很可恨。周厉王在“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他是一个贪婪的君主,“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死在了那里。《召公谏厉王弥谤》是先秦历史散文名篇,选进了多种课本。本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厉王的专制残暴。

隋炀帝的“炀”表示“好内怠政”、“外内从乱”,是他被缢杀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加的。

始皇倨傲废谥法

秦代皇帝赵政看到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将“皇”、“帝”连起来开始称“皇帝”。“皇帝”比上谥更加溢美,所以历朝最高统治者欣然接受。西汉又恢复了谥号。

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事迹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表彰,即称为“谥法”。始于西周中叶稍后。从周文王、武王至懿王,王号均自称。考王之后,方有谥法。后仍有自立王号者,如春秋时,楚君熊通自立为武王。天子及诸侯死后,由卿大夫议定谥号。秦始皇废不用。汉初恢复。以后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由朝廷赐予。明清定谥属礼部。此外,又有私谥,始于东汉,大多是士大夫死后由亲族门生故吏为之立谥,故称私谥。

谥法在刚兴起的时候,没太严密的规定,一般只是后人对先人功绩的怀念,没有恶谥。谥号的善恶,是在周召共和时产生的,如当时的厉王。春秋时代,谥法逐渐制度化,出现了所谓的“子议父,臣议君”。这时的谥法,由于国家的众多,各国的标准也不同,有宽有严,不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谥号的善恶,根据诸侯的形迹来定。在时间上说,各国一般都是前期给谥号时候严,后期逐渐放宽了标准,也许是因为权力下移的原因吧。

从孔子时候起,儒家有意识地把谥法作为以礼教褒贬人物,挽救社会风气,调整人际关系的手段。在《论语》上面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孟子又对这一点加以发扬光大。和孟子同时产生了伪托周公做的被编入《逸周书》的《谥法解》,这本书是谥法在后来的重要依据。

谥号有专用字,常见的有:隐,哀也。景,武也。施德为文。除恶为武。辟地为襄。服远为桓。刚克为僖。施而不成为宣。惠无内德为平。乱而不损为灵。由义而济为景。

世界是报纸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16世纪中叶,是人类历史上航海大发现的时代。地中海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地,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基础,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城颇为流行的威尼斯小报(Venice Gazette)在报纸的发展里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意大利威尼斯城当时居地中海贸易中心,与地中海沿岸诸港及德国商业都市联络频繁,成为集中世界各地新闻的都市。在这所城市里有个叫 Manant的组织者,收集有关法庭、城市动态以及贸易信息等新闻,专为王公贵族以及商人发行这个 Gazette 的手抄新闻,在当时非常流行,这就是 Venice Gazette。后来Venice Gazette 改用手抄为印刷,加大了发行力度,被后人称为《威尼斯公报》。 Gazette( 格塞塔 ) 本意是一枚威尼斯硬币,一个 Gazette 买一份小报,所以人们就称威尼斯小报为 Venice Gazette , 以至于这个词后来成为西欧“报纸”的代名词。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具备现在印刷三大性质的报纸。同时,由于威尼斯是当时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海港之一,来往于此的四方过客众多,Venice Gazette 随着这些往来的商贾、水手、游客、教士被更大面积的在欧亚非进行传播,影响了各个地方报纸业的发展。从某中意义上说:Venice Gazette 是现在报纸的鼻祖。 自德国人谷登堡使用熔化的混合金属铸造铅字,随后他又发明了脂肪性的印刷油墨和印刷机,实现了印刷术的机械化。报纸的发展也随之迎来了春天。报纸的发展:自意大利,沿欧洲西海岸北上:北非、利比利亚、英法、神 圣罗马、维京……很短的时间内,报纸在欧洲取得了流行。并且在其后的几百年时间里,伴随着殖民者的军舰游弋了世界。 中国的《邸报》是世界最古老的报纸。但中国现在意义上的报纸却是舶来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诸多机构出于方便传教的目的,在中国建立报馆,发行报印贸通商情2006.363期最终版.indd45 2006.4.17 9:31:19 AM 纸。但当时的报纸多为宗教性质的。并无太多新闻性质。直到19世纪末,中国官办、民办的报纸才逐渐多了起来。1895年,即光绪二十一年,著名的维新变法派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强学会,并出版报纸《中外纪闻》(又名《万国公报》),这是早期的中国人所办报纸中影响力较大的。当时仅北京就已经有几十种各类报纸,日印量过千的规模。 1900年后, 随着报纸的陆续创办, 北京出现了六大报房, 字号是: 聚兴, 聚恒, 合成, 信义, 集文。这些报房控制着京城各报业的发行权,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报房。各报房都雇有报夫,一律穿蓝布长衫,肩上搭一条蓝布长袋,内装日报,健步如飞,分送各衙门、官员府第、大商号、钱庄等订户。1911年北京各报社在琉璃厂南柳巷永兴寺, 联合开办了一个报刊发行处, 负责各类报纸的销售发行,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民间报刊发行及物流机构。 由于联合报刊发行处的建立,在北洋时期,北京的报业中心也随发行处而集中在了南城菜市口附近,《民国报》、《觉报》、《晨钟报》、《中国公报》等百余种报纸的聚集,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规模产业。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是中国报业的鼎盛时期,仅北京就有报馆一百多家,发行报纸三百多种。也一时间正处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时期,民主思想,人文精神通过大大小小的报纸被人们深入理解,渐入人心。其中共产主义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以传播,其中报纸功不可没。《新青年》、《国民》、《每周评论》、《京报》、《新生活》等报刊为中国的革命点燃了最初的星火。《晨报》每期的发行量更是创记录的达到了一万份。

麻烦采纳,谢谢!

版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

版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在中国,按照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 所谓完成,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创作的对象已经满足法定的作品构成条件,即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在学理上,根据性质不同,版权可以分为著作权及邻接权。简单来说,著作权是针对原创相关精神产品的人而言的,而邻接权的概念,是针对表演或者协助传播作品载体的有关产业的参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等等。

英国:1710年4月10日《安妮女王法令》生效,规定已经出版的图书,自法令生效之日起21年内作者有权重印该书;尚未出版的图书,作者享有28年的出版权。这是世界上第一步版权法。

法国:1791年和1793年《版权法》,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天赋人权”的口号给版权又注入了新的内容──作品是作者人格的延伸,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维护其人格的精神权利。承认作者既享有经济权利又享有精神权利。

中国:

1910年(宣统二年)清政府颁布的《大清著作权律》是中国第

1部版权法。

1915年(民国四年)北洋军阀政府和民国十七年(1928)国民党政府亦分别制订过版权法(当时均称

“著作权法”)

1950年9月1950年

9月全国出版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和发展出版工作的决议》中规定:“出版业应尊重著作权及出版权,不得有翻版、抄袭、窜改等行为”;

1987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4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第

118条规定:“公民、法人的著作权(版权)……受到剽窃、篡改、假冒等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1985年7月建立的国家版权局正在起草版权法。

1991年6月1日

,《著作权法》生效

1992年7月10日中国加入《伯尔尼公约》

1992年7月30日中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